需要說明的是,山東人和河北人登陸東北有一定的不同。薩沙聽過一種說法,東北人其實大部分是山東登州人和萊州人,所謂闖關東只是美化說法,實際上是一種逃難,而且不止山東逃難到東北,河南河北山西都有到東北的,并且山東人逃難到東北時名聲并不好,張作霖曾下文不要歧視山東來的難民。
1、東北到底有多少人祖籍是山東的?
分地區,黑龍江祖籍山東的比例最多60p%,甚至80%,吉林50%到60%,遼寧40%到50%。在清末的黑龍江80%到90%的都是山東人,民國時期到解放后全國各地開發北大荒,山東籍比例下降,遼寧省遼東地區山東籍的占80%,遼西地區河北天津籍占80%,屬于東北山東籍比例最小的省,但也占大約50%。
2、東北人,你身邊的人有多少祖上來自山東?山東人,你身邊的親戚朋友有多少闖關東了?
遼寧省東港市,我們當地的漢族,占全市總人口的92%強。這其中95%以上都是山東闖關東農民的后裔,余下的不足5%,是其它省份遷過來的。當地的土著則是滿族人,現人口比例占總人口不足5%,我的祖籍山東登州府福山縣三甲駐六甲社大山夼楊家。大約在清乾隆或嘉慶年間,我的八世祖楊倫與四個弟弟攜老母從山東老家闖關東落戶今天的遼寧省東港市,
至今已二百多年,傳至我已是十三世。祖籍地經多次考證,應該是今天的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高疃鎮上疋山夼村或下疋山夼村,村中有楊姓,都是自大楊家村遷來的。與我們也對不上譜,所以,在當地目前并沒有找到同宗本家,當地一位楊姓朋友提供一條信息:棲霞亭口楊姓以前有一支遷福山后失聯。建議我聯系一下亭口楊姓,今年聯系上了,但亭口大楊家沒有譜書。
線索又中斷了!現在無論是東北人去山東尋宗,還是山東人來東北尋親,如果闖關東年代短的還可以,但是象我們家這樣久遠的難度則太大了!因為經過戰亂、浩劫,家譜、宗譜遺失焚毀,字輩重新排定、地名更改等,這些難度都不好克服。我家祖籍地明確,闖關東前的一至七世祖名諱明確完整,可是尋宗之路也是崎嶇坎坷,至今依舊如大海撈針。
3、東北人大多數都是山東移民后代,東北人和南方的客家人是一樣的嗎?
東北人的構成并不是山東后裔為主,東北三省一區,黑龍江山東后裔最多,越往南越少,到遼寧大連又開始居多,所謂闖關東只是美化說法,實際上是一種逃難,而且不止山東逃難到東北,河南河北山西都有到東北的,并且山東人逃難到東北時名聲并不好,張作霖曾下文不要歧視山東來的難民。南方客家人本身就很復雜,有說是當地少數民族與漢族結合雜交,有說北方南遷,
4、很多東北人的祖籍都是山東,為什么方言、文化都和山東人有區別?
一說老妹兒,干哈去啊,一股濃濃的東北風味撲面而來。而要說小嫚兒,干啥去啊,估計也會有很多南方的吃瓜群眾認為這是東北話,這就是東北方言與山東方言略顯相同之處,近些年,伴隨著東北風味的電視劇與綜藝節目的火爆,估計很多人都能蹦出兩句帶點東北味的“老妹兒,干哈去啊”題主提到兩個關鍵詞,一是方言,二是文化。其實,方言也屬于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簡單來說,方言的形成,是長久以來,各地的移民帶來的發展變異與民族融合的產物,
題主說的東北方言,使用范圍極廣,分布于黑吉遼的絕大部分,內蒙古東部,河北東北部。而山東方言的分布區域僅覆蓋山東本地,及少部分相鄰省份的區域,在地域上要小很多,曾有網友戲稱說,東三省最北到最南的方言差距,可能還沒有浙江兩個村之間的差距大。確實,不是東北本地人,其實是挺難聽出來黑吉遼方言的區別,答主曾問過一個來自東北的同事,她說,東北的方言里黑龍江最接近普通話,吉林其次,遼寧東北話味最濃,
但是,山東方言自西往東,卻差別巨大,山東方言分別劃歸三個不同的官話區: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如果一個外省人分別聽魯西南與膠東的方言,是很難在感官認知上,把這兩種方言歸為一類的,由于近年來闖關東等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以為東北方言是東北土著方言與山東方言的結合體,有些特例如大連話與膠東話同屬一個類別,就是膠遼官話,或者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