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山洞不是山洞,是從地面升起的巖石,中間有一個缺口,只留下天窗,清代王所作《游桃源寺上洞》詩中說:“洞三陡,空氣青翠,隱巖無落葉,山外聞,在舊社會,桃源山洞的確是一個天然的景點,桃源洞穴位于城北沙溪上游的呂呂灘兩岸,桃源洞是古縣城的交通要塞,洞內刻有“桃源古洞”字樣。
桃源洞是古縣城的交通要塞,洞內刻有“桃源古洞”字樣。過去有一個茶館。“取山泉煮茶,行人解渴”。侯伶一帶,明代有桃源書院,又名石溪堂,巖壁上建觀音閣供奉觀音白玉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6),以“桃源”為“桃花源”的入口,由本市人王題寫,并題寫了“白云芳草無路,桃花流水無空”、“境內草木多,人猶古裝”等石對聯。殘聯還留在張閣嶺村民家中。在舊社會,桃源山洞的確是一個天然的景點。清代王所作《游桃源寺上洞》詩中說:“洞三陡,空氣青翠,隱巖無落葉,山外聞。穿云谷洞,衣衫濕,月色寒,鶴夢清,崖上行人夜來,上面鐘響。
桃源溶洞景區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北部的姜妍河畔,是一處集自然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丹霞地貌景區。景區由五個景點組成:桃源洞、百丈巖、修竹灣、格力、白鹿潭,共有100多個景點和文物古跡。桃源洞穴景觀優美,屬丹霞地貌,素有“小武夷”之稱。桃源洞穴位于城北沙溪上游的呂呂灘兩岸。因古有數百畝桃林,山澗流泉,兩岸夾桃花,漂流映紅而得名。群峰蒼翠,丹霞瑰麗,沙溪猶如鑲嵌在萬綠叢中的銀練。桃源蘇東以其奇特、獨特、危險和與世隔絕而聞名。景點有“73東巖灣山,碧水丹崖望四周”。即桃源有18個溶洞,13個百丈巖,11個修竹灣,31個本呂山,73個景點。桃源山洞不是山洞,是從地面升起的巖石,中間有一個缺口,只留下天窗。因為它有一條曲徑通幽的地方和一個山洞,所以贏得了這個美譽。
3、永安 桃源洞百丈巖怎么走我們前天剛去過。走到大門口的鎖洞橋,往左走,到那里大約需要30分鐘。前半段巖石的景色還可以,后三段距離有點單調乏味,標志很少,我想知道我是否走錯了路。途中有一處泉水景區已廢棄,無法進入,從遠處看,里面的路好像被淹了。目前百丈巖以上的道路和景點年久失修,如果你去那里,建議有更多的人和你一起去。整座山上沒有其他游客,你慌了,沿途很多道路上都有從兩側坍塌下來的巖石和樹木。不過仙姑寺的香火還是很旺的,聽到的最讓人放心的就是從那里傳來的鞭炮聲,百丈巖最有意思的是對角線景區。我們是從上到下,路很窄(太胖不建議走),另外,我們周圍沒有壓迫。喜歡挑戰的還是可以試試,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