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搜“考研歧視”,會出來各種親身經歷,來證明有或者沒有歧視但個例不代表全部,有同學看了各種帖子之后,過來問小鹿,**學校到底有沒有。我看網上有說有的,有說沒有的這兩天,已經有4個擇校的同學問到這個問題,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說道說道到底有沒有歧視,如果有,都歧視哪些方面。
1、二本考研復試受歧視嗎?
每年考研出分復試的時候,又到了集體“討伐”名校各種“歧視”的時刻初試第一復試被刷,清華研招被質疑性別歧視?事實真相是…多所學校被爆惡意打壓考生專業課成績,公平公正怎么這么難?知乎上搜“考研歧視”,會出來各種親身經歷,來證明有或者沒有歧視但個例不代表全部,有同學看了各種帖子之后,過來問小鹿,**學校到底有沒有?我看網上有說有的,有說沒有的這兩天,已經有4個擇校的同學問到這個問題,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說道說道到底有沒有歧視,如果有,都歧視哪些方面?歧視?!首先我們來明確一個問題,院校其實最大的主體是誰?當然,毫無疑問,這個主體是名校。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小鹿看了大概有1000篇知乎和其他平臺各種考研成功或者失敗的帖子,總結發現有個共同點,被歧視的考生,才是名校歧視最大的擁躉,中國教育在線《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報告》中有個數據,近5成的同學傾向于參考985/211高校標準,雙一流和985/211高校兩個標準都考慮的占比約31%,參考雙一流高校的占比約11.6%,名校占到了90%以上。
但名校面臨的問題是有限的招生名額,龐大的報考考生人數,每一所學校會將“擇優錄取”這一原則用到極致,用最可能小的成本篩選出最符合學校、學科發展需要的最優秀人才。于是,20屆的你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除了關注歧視之外,也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么名校的保研率越來越高?一些名校出身,且本科成績優秀的學生不必競爭,早早拿到了升學資格,占住了名額,
如何應對?排除少部分的保研學生外,統招統考是絕大部分要走的路徑。我們來看下名校的“擇優”順序:初試 復試,先來看下初試。初試是的“套餐”是政、英、數、專業課這4門之間的排列組合,初試統一考試,除了統考專業外,政英數全國一致,專業課學校自主命題,每年8/9月份會出來初試考察大綱。所以初試的考察形式,決定了院校只能側重考察考生對某一學科知識的的記憶和理解能力,而且限于篇幅的原因也只會考察最為核心的知識點,
所以每年初試完成之后,都會有押中原題的情況;你只要足夠努力就能夠在初試科目中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名校的擇優不僅僅是分高,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就是,復試。也就是最容易出現歧視的環節,一般理解上的歧視更多的是對于非名校學生考名校的歧視,今年一出來“清華復試歧視女生”,名校加上性別歧視這個不常出現在歧視列表中的種類,迅速占據了熱搜。
目前很多高校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考察越來越重視,表現在考研中,就是復試的比例占到50%以上,比初試還要重要,以往的初試高分高枕無憂不成立,黑馬每年都有很多,那么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考研成功?沒有哪個學校會歧視一個努力的人,歧視的是片面追求應試的努力方向。很多同學將在復試中表現不佳而沒有成功的原因歸因于院校歧視,
這當然是安慰自己的好辦法,但殘酷的真相可能是別人比你更優秀。看了1000多篇考研經驗貼,總結了一份考研成功的公式,送給大家:考研成功=自身努力 名師指路自身努力顧名思義,就是需要自己努力;但考研不是悶頭趕路,里面有一些彎路已經有人替你走過了,有些捷徑也有人替你趟出來了,這些彎路,老師會帶著你繞過;捷徑,老師也會告訴你技巧。
2、我家孩子是三本,今年考了二本院校(河南理工大學)的電氣研究生,怎么樣?
河南理工大學在河南省還是有些影響力的,第四次學科評估中有15個學科入圍,有河南省唯一一個入選A-的學科,綜合實際不錯,我本人就是河南理工大學學生,學校這幾年發展挺好的,一本招生率越來越高,我們學校的電氣工程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處于C-的水平,在河南省內只有鄭州大學和鄭州輕工業學院是C的水平,其他學校沒有上榜,所以說這個專業在河南省內的實力是非常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