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少年志則中國志,少年強則中國強這是誰說的,本劇分為治國安邦、名士修身、勵志警示、寓言明理、哲理益智五個部分,原文: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是梁啟超說的,少年強則國強是誰說的。
中國的全在我們年輕人的肩上,年輕人聰明智慧,國家就聰明智慧;年輕人富有,國家就富有;年輕人強盛,國家就強盛;年輕人獨立,國家就獨立;年輕人自由,國家就自由;年輕人進步,國家就進步;年輕人勝過歐洲人,國家就勝過歐洲;年輕人在世界上稱雄,國家就在世界上稱雄
本劇分為治國安邦、名士修身、勵志警示、寓言明理、哲理益智五個部分。治國安邦的成語故事講述了如何治理好國家使之太平、安定的大智慧。勵志警示的成語講述了如何激勵自己好好學習,堅定不移、勵志成才的故事。名士修身的成語講述了名士的風度和習氣,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的故事。寓言明理的成語講述了,通過寓言故事,來借事明理的方法、警示世人。哲理益智的成語講述了世事人情和生活智慧,告訴人們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該劇以全新的視角和形式,生動地再現了一個個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讓觀眾更好的了解和探尋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少年強則國強出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1900年。原文: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一百多年前,在百日維新失敗后反思中的梁啟超寫下了上面這段話,把中國強盛的希望放在了青年人身上。《少年中國說》是清朝末年梁啟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寫于戊戌變法失敗后的1900年,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
4、少年強則國強是誰說的?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是梁啟超說的。這句話出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意思是少年人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他們聰敏好學、精神富裕、人格獨立、身體強壯健康,那么這個國家一定會興盛強大起來,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廣東省廣州府新會縣熊子鄉茶坑村(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茶坑村)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