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西安GDP首次突破8000億大關,達到了8349.86億元,而2018年濟南GDP為7856.56億元,低于西安,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最近濟南要和“鋼城”萊蕪合并,2018年萊蕪GDP為1005.65億元,合并后的新濟南GDP將會達到8862.21億元,比西安高。
1、萊蕪并入濟南以后,對濟南未來的發展將造成何種影響?
這個影響應該還是相當深遠的首先要看現在的濟南缺少什么?常住人口870來萬,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算個大城市卻算不上特大城市。在長期的發展中,因為南邊有南部山區,北邊兒有黃河,發展余地受限,所以被擠壓成東西狹長,南北較短的形態,濟南的區縣實力和青島的區縣相比差的很遠。
無論是長清,平陰,還是濟陽,商河,都無法與青島的嶗山,城陽,即墨,平度,膠州相比,西海岸(黃島、膠南)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濟、青之間的差距,不在城區,更在區縣。萊蕪并入濟南后,濟南情況將大不同,畢竟這體現省委和中央對濟南發展乃至山東發展的重視,萊蕪作為山東省的一個市,實力可能勉為其難,但是作為濟南的一個區,還是有競爭力的。
濟南一次性收獲鋼城區,萊城區兩個大區,實力排名必將躍升一大步,這是顯而易見的,對于今后爭取國家中心城市,應該有大的益處。或許這次合并,暗含山東省爭取國家中心城市名額的雄心!以前的濟南,城市中心在歷下區、市中區,或者泉城廣場為核心,屬于“大明湖時代”,隨著北跨戰略的實施,實際已經邁入了黃河時代,城市重心這些年持續向東遷移。
恢復了華山湖,正在成為新的城市中心,這次萊蕪來了,這讓濟南的發展前景更加的清晰明了,進入了重心向東,多核運轉的嶄新時代。在雪野湖面前,大明湖甚至華山湖的那點水太金貴了!未來雪野湖、華山湖必將成為核心城區,尤其是雪野湖,有望成為高端產業聚集的高地,成為濟南未來一百年的明珠!萊蕪雖小,但畢竟還有大量的土地空間資源,
足可以滿足濟南未來五十年的發展需要,之前又有比較好的科技、信息、教育、農業、旅游觀光等基礎,未來大濟南憑借這些資源,完全可以進一步的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大力發展城市瞄準的高端、前衛產業。這是一個巨大的利好,單從旅游來說,萊蕪的山地鄉村民俗旅游具有特色!其中有一座黃山,十分的秀麗,山水絕佳!加上雪野湖是山東著名水域!說句得罪人的話,回頭看千佛山、南部山區的那點山,太小了從地圖上看,濟南地圖變成一個行走的人。
2、萊蕪并入濟南之后對濟南有哪些好處?
謝謝邀請,首先看下為什么會決定將萊蕪劃入濟南?1,是為了做大GDP嗎?濟南2017年7202億,萊蕪(濟南東南)895億,泰安(濟南正南)3578億,德州(濟南正北)3142億,淄博(濟南正東)4771億,聊城(濟南正西)3014億。萊蕪市最少的,選他最不劃算,所以不是,2,是土地不夠了要擴容嗎?萊蕪在濟南東南,中間還隔著南部山區。
濟南北部就是平原,為何不往北德州方向更靠近自己的地方選地盤?而且交通建設投入也會少很多,對城市擴容來說是最優的選擇,沒有選德州,所以也不是這個原因。3,是什么原因呢?萊蕪要錢沒錢,要地沒地,為啥選中它?仔細看地圖會發現,萊蕪位于濟南通往各海港的垂直平分線上,是通往東南部海口的一條交通要道,是通往青島,日照,連云港的最便捷的道路。
3、濟南合并了萊蕪,青島下一步會有什么動作?
濟南合并萊蕪,大勢所趨,萊蕪太小太弱,在山東省,就是和縣市比較,也進不了前六,劃歸濟南以后,我個人覺得濟南不是強壯了,多了塊贅肉而已,以濟南目前的經濟水平和帶動能力,自己原來的區縣都發展不好,萊蕪不可能劃歸濟南就立馬取得效果。而且,濟南的財政不是特別富裕,產業帶動作用更是談不上,要知道濟南的工業產值再全省倒數第四,而民營經濟,外貿經濟發展,濟南為比較落后,未來幾年濟南萊蕪怎么樣實現同步發展,還找不到很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