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曾經和一個醫院合作,做臨終關懷的項目,用的是音樂治療的方法。臨終關懷醫院是最近才流行的一種“為老送終”的這么一個醫院,說起來挺好聽,實際上就是老人們到最后了,送到這里享受一下最終的服務工作,包括很多項目,一般都能達到老人家屬的意愿,有的時候,某個來訪者可能對這種哲學觀點不感冒,他反而可能對另外一些有關死亡的觀點有認同。
1、首家臨終關懷醫院在哪里,臨終關懷醫院能被人接受嗎?
臨終關懷醫院在哪里?我來說說吧!臨終關懷醫院是最近才流行的一種“為老送終”的這么一個醫院,說起來挺好聽,實際上就是老人們到最后了,送到這里享受一下最終的服務工作,包括很多項目,一般都能達到老人家屬的意愿!當然,讓老人無疼苦、無煩惱、無害怕的離去,就是這個醫院的宗旨。人,尤其是晚年老人,他們期待著自己不痛苦,期待著最后的交代,期待著看親人們最后一眼,他們都能如愿以償!然而,最后還能為老人送行,達到家人的滿意!,
2、臨終關懷是什么意思?應該如何做好臨終關懷?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修煉的命題。如果沒有修過跟死亡有關的學分,那么,當每個人在遇到自己與親人,面對死亡的這一個現實時,這時候往往是恐懼與慌亂的,在這個時候能夠做些什么呢?他需要有一個能夠引導他的人,通過對這些話題進行深度的探討,并且專業地陪伴他度過慌亂期,否認期,抑郁期,最后到一個覺醒時期。這個覺醒時期就是真正認識到死亡的含義,
有很多方法都是有效的,有些人通過哲學領悟,有些人通過宗教儀式引導自己與他人,找到自己靈魂的居所。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第二個方法就是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做臨終關懷的心理咨詢師必須要了解各種哲學流派對死亡的看法。這樣才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他們做討論,為什么呢?有的時候,某個來訪者可能對這種哲學觀點不感冒,他反而可能對另外一些有關死亡的觀點有認同。
所以,處理這個問題,心理學工作者需要知道不同哲學流派對死亡的探討方向,這些話題深刻討論之后,才能更好地陪伴他度過這個過程。小明曾經和一個醫院合作,做臨終關懷的項目,用的是音樂治療的方法,第一個階段慌亂期,我們主要處理他的焦慮,恐懼問題。用處理焦慮和恐懼的音樂治療的方法來陪伴他度過這個過程,然后進入否認期,他的防御機制出現了。
這時候適度的引入從死亡的角度探討這個話題,這個音樂治療陪伴完成之后,接著是抑郁期,接著是絕望期。這時候要處理好抑郁的情緒問題,當然也是通過音樂治療來處理的。接下來會用音樂導入宗教哲學存在主義的一些話題,然后跟他探討他怎么樣去安放自己的靈魂,當他在心里面給自己一個安放靈魂的方法之后,心里安穩了,我們再通過音樂治療的方法來植入一個積極的信念。
這個積極信念包括,我怎么樣積極面對這一切,我還能做點什么。我怎么利用好時間,這些重要的話題都是通過音樂去體驗,討論完成的。當我們把上述工作全部完成之后,還要特別注意一點,就是從事這項工作的心理咨詢師和他的親人也要處理好由這件事引發的自己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問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更常見的情況是,很多心理咨詢師自己在陪伴來訪者的過程中,自己的死亡焦慮反而被喚醒了。
讓自己陷入到情緒的泥沼里無法自拔,這在心理咨詢工作中是非常常見的。因為我們絕大多數心理咨詢師工作者都沒有處理過自己的死亡焦慮,也沒有處理過自己的關于死亡的生命態度和意義這樣重大話題,自己的靈魂在哪里安放,很多人都沒有深入探討過。這些說完之后,大家可能就會覺得難度很大呀?怎么去找到這么合適的人呢?還有什么辦法呢?簡單的做法就是陪他去一些宗教場所,前提是如果他能接受某些宗教,
宗教場所一般都有一套流程,關于處理死亡焦慮的完整程序。但是我們要記住,死亡問題永遠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我們永遠都是一邊解決著,一邊承受著,死亡給人的啟發是,認真思考活著的時候如何安排好人生,這就是世界的真相,正是因為生命有限,正是因為死亡才讓一切變得更有意義。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與《心伙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