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鋪水庫在合肥西北角,大房郢水庫在合肥正北角,二水庫泄洪全涌向合肥市南淝河,板橋河,四里河等合肥市內河,水流方向偏東南,然后朝南流向巢湖。三峽蓄水位175米,我們假設水庫底是0米,那么就有175圈等高線,】淮南壽縣直線距離合肥市有百里,計算方法水庫庫容的計算方法比較復雜。
1、大房郢水庫泄洪,董鋪水庫泄洪,水是不是流入瓦埠湖?
謝謝!董鋪水庫在合肥西北角,大房郢水庫在合肥正北角,二水庫泄洪全涌向合肥市南淝河,板橋河,四里河等合肥市內河,水流方向偏東南,然后朝南流向巢湖!瓦埠湖在壽縣,緊挨安豐塘,城西湖等湖泊,根據中國大陸地理特征西高東低,水是往東流!不可能向西向北流!除非用機械人工迫使水往西北流!包括新的引江濟淮工程!【尚在建設中!】淮南壽縣直線距離合肥市有百里!不知問題中瓦埠湖是淮南壽縣?還是合肥市有瓦埠湖?也許知識貧窮吧。
2、三峽水庫有多少水?
三峽水庫到底有多少水呢?百度一下,立刻就可以查到是393億立方米,我想,提問者或者其他讀者其實并不關心這個數字,而是這個數字的可靠性,為什么是393億?不是300億,也不是400億?這個數字是真實的嗎?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這個數字是計算所得,即使有所偏差,但也在一定范圍之內,是真實可信的。我日常是做工程設計的,
在工作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業主,對于這些貌似很精確的數字總是十分感興趣,同時也保留懷疑的態度。頭條問答中關注此類問題的朋友,也更多不在意數字的大小,更關心的是數字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三峽的數據。和庫容相關的主要數據是壩頂高程185米,蓄水位按照175米考慮,計算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三峽的壩頂總長有3035米,庫容這個問題涉及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得精確的測量、建模。再就是如何計算,1、計算方法水庫庫容的計算方法比較復雜。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打比方來說明它的基本原理,計算方法大致有兩種。1)等高線法,(我們可以戲稱為大餅法)看到圖中一圈圈閉合的線了嗎?這就是等高線。三峽蓄水位175米,我們假設水庫底是0米,那么就有175圈等高線,
那么最上面的第一個外圈到里面第二圈的高差就是1米。我們可以假象整個水體是174層大餅疊加在一起,每1層大餅的高度都是1米,當然一般情況下,是第一層大餅最大,下面逐漸縮小,就像是一個上大下小的大餅堆。我們可以約略的計算最高層水的體積=第2圈的面積*1米,以此類推,再計算第二層大餅的體積,最后累計下來就是整個三峽的庫容了。
當然這樣計算的水量會略微少點,我們也可以把每層大餅當作一個梯形來看待計算體積,2)等四棱柱法(我們戲稱為筷子法)找不到水庫這樣的三維圖,只能拿一座山的倒過來看了。大致思路是:我們在175米水位(水面是平的)上把第一層大餅分成1米見方的格子,假設這一層大餅的面積是1個億。那么有1個億的格子,每個格子對應的水深是1米~175米之間,(假設最低處水深是0米),我們看到岸邊的水深如果是1米,那么這個格子水的體積=1平方米*1米。
中間某些格子的水深是175米,那么體積=1平方米*175米,我們把1個億的立方體的體積累計下來,就是三峽的庫容了。我們可以假象就是1億支1米見方的筷子插在水庫里,他們的頂部就是175米水位,都是平齊的,但向下的長度各有不同,只要觸底就可以了,現在大家發現了,哇,計算方法真的挺簡單。大家都能夠理解嗎?2、測量和建模計算方法很簡單,
其實,現在計算起來更簡單。因為我們不需要自己計算了,只要測量精確,建立一個類似上圖的精確的三維模型,軟件都會幫你計算好的,所以,精確的測量是十分重要的,很久以前,測量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大家必須扛著各種儀器,跋山涉水去完成測量工作,這里就不再詳述了。現在有了無人機、衛星可以做到很精確的測量和地形掃描,從而大大提高了精確度,也減少了很多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