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襄陽渡沔,自南陽界,出方城關(guān)是也,通周、鄭、晉、衛(wèi)之道”,說明那時襄陽和南陽是兩個城市,襄陽在南陽的南邊。南陽歷史上出現(xiàn)過很多世界級的歷史名人,南陽五圣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南陽城南九十里,有晉尚書令樂廣故宅,”這里的“南陽城南九十里”、“宛城南三十里”、“襄陽城南”等語,都說明南陽城和宛城應(yīng)該是兩個不同城市,不然同一人所寫,他就不會一會兒“南陽城南九十里”,一會兒“宛城南三十里”了。
1、你去過南陽嗎?你覺得南陽怎么樣?
對河南南陽的印象可以用以下四個詞來概括:地盤大、人多、環(huán)境佳、名人多地盤大在河南18地市里,南陽的地盤最大。河南的面積是16.7萬平方千米,南陽占了2.66萬,八分之一還要多點,人多截至2016年末,南陽市全市年末總?cè)丝?010.75萬人,常住人口863.40萬人。全市共有回族、蒙古族、滿族等43個少數(shù)民族,其總?cè)丝?6.4萬余人,占全市總?cè)丝诘?.4%,占全省少數(shù)民族總?cè)丝?/5強,在全省17個地市中占首位,
環(huán)境好南陽北依秦嶺、伏牛山,西界大巴山、武當山,東有桐柏山、大別山,三面環(huán)山,中間形成了近三萬平方公里的馬蹄形盆地,地理學上稱之為“南陽盆地”。南陽礦產(chǎn)資源豐饒:河南油田地處南陽盆地,礦區(qū)橫跨新疆自治區(qū)、河南省南陽、駐馬店、平頂山等多省市,位于河南省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桐柏、唐河、新野等8縣境內(nèi),桐柏縣的天然堿儲量達8514萬噸,儲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南召的辛夷、西峽山的茱萸與天麻等10個產(chǎn)地發(fā)展成了中藥材基地,南陽域內(nèi)河流眾多,分屬長江、淮河、黃河三大水系,水資源總量70.35億立方米,水儲量及人均水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南水北調(diào)工程從南陽到北京,滋潤億萬北方人民,名人多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fā)源地。南陽歷史上出現(xiàn)過很多世界級的歷史名人,南陽五圣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科圣”張衡、“醫(y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謀圣”姜子牙,
2、《襄陽耆舊記?卷三?山川》“樂宅戍,南陽城南九十里”這個南陽城是宛城嗎?
我國古代有一條約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則,即“水北為陽,水南為陰”,“山南為陽,山北為陰”。南陽西北東為山,地形如盆地,正像人們吃飯用的碗一樣,故稱宛地,它位于漢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具有方位“陽”性的雙重特征。《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載:“周為申伯國,春秋屬楚,置宛邑,戰(zhàn)國屬韓,秦取韓地赴漢水之北,洛陽潁川之南,置南陽郡治宛,以其在中國之南,居方城漢水之間故日南陽”,
這充分說明秦置南陽郡時,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漢水之北而得“南陽”這個名字的。但從晉人習鑿齒的《襄陽耆舊記?卷三、四?山川》部分記載看,南陽城和宛城極有可能是兩個不同的城市,《襄陽耆舊記》在記述“檀溪”中說:“襄陽[城]本楚之[下]邑也,檀溪帶其西,峴山亙其南,為楚國之北津也。楚有二津,謂:從襄陽渡沔,自南陽界,出方城關(guān)是也,通周﹑鄭﹑晉﹑衞之道;其東,則從漢津渡江夏,出平皋關(guān)是也,通陳﹑蔡﹑齊﹑宋之道,
”這里的“襄陽渡沔,自南陽界,出方城關(guān)是也,通周、鄭、晉、衛(wèi)之道”,說明那時襄陽和南陽是兩個城市,襄陽在南陽的南邊。在“樂宅戍”一節(jié)中記述道:“南陽城南九十里,有晉尚書令樂廣故宅,廣,字彥輔,善清言,見重當時。成都王,廣女婿,長沙王猜之。廣曰:’寧以一女而易五男!’猶疑之,終以憂殞。其故居,今置戍,因以為名,
”在記述“三公城”一節(jié)說:“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在記述“諸葛女郞墓”一節(jié)說:“襄陽城南邊大道,有諸葛女郞墓者,是諸葛仲茂女也,年十三﹑[四]亡,茂婦憐之,不能自遠,故近城葬之,日日往哭,”這里的“南陽城南九十里”、“宛城南三十里”、“襄陽城南”等語,都說明南陽城和宛城應(yīng)該是兩個不同城市,不然同一人所寫,他就不會一會兒“南陽城南九十里”,一會兒“宛城南三十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