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和約嚴格規定了德國領土的劃分,軍事人員、軍備和物資的分配,以及各種賠款,凡爾賽PeaceTreaty,全稱為“參加國與德國之間的條約與和約”,由于是在法國的凡爾賽Palace簽訂的,所以一直被稱為凡爾賽PeaceTreaty,最后中國拒簽凡爾賽條約。
1。重新定義德國邊界。阿爾薩斯和洛林被歸還給法國;薩爾煤礦I區將由國際聯盟管理十五年,之后其歸屬將由全民公決決定;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被盟軍占領了15年,東岸50公里內德國無法設防;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不能與之合并;承認波蘭獨立,基本將原本屬于波蘭的領土歸還波蘭。2.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了。3.限制德國的軍備。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軍隊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輕型水面艦艇。不允許擁有主力艦和潛艇,不允許擁有空軍。4.德國支付了大量戰爭賠款。
凡爾賽 Peace Treaty,全稱為“參加國與德國之間的條約與和約”,由于是在法國的凡爾賽 Palace簽訂的,所以一直被稱為凡爾賽Peace Treaty。這個條約是一戰后英法美日意等同盟國和戰敗國德國等軸心國簽訂的和平條約,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這個條約大致內容是:德國邊界重劃,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由民族聯盟管理15年,萊茵河西岸被戰勝國占領15年,萊茵河東岸的德國沒有駐軍。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承認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德國受到嚴格的軍備限制。德國向其盟國支付了大量戰爭賠款。值得注意的是,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想要收復山東。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抗議,心甘情愿地將山東半島的權益拱手讓給日本,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最后中國拒簽凡爾賽 條約。
領土:法國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的軍事:德國禁止義務兵役;沒有空軍,不超過10萬軍隊;在萊茵河東岸50公里以內,德國不得設防。
4、《 凡爾賽和約》的主要 內容是什么?全稱是《參加國與德國的條約與和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以戰勝英、法、美、日、意為一方,以戰敗的德國為另一方,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爾賽 Palace簽訂,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凡爾賽和約嚴格規定了德國領土的劃分,軍事人員、軍備和物資的分配,以及各種賠款。在這次和會上,中國要求收回德國以前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利。中國共產黨不顧中國的反對和抗議,決定將德國攫取的所有權利移交給日本。這種強權政治極大地激怒了中國人民,引發了五四運動。在全國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下,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