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讓我回答蘇州和合肥誰更好,我的回答是合肥。合肥這些年的發展速度還是相當快的,蘇州的經濟發展得益于十年左右“蘇州模式”那什么是“蘇州模式”呢,有一個為人所忽視的,那就是驅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蘇州除了房地產外的其他投資實際是下降的,而深圳則是除了房地產外的其他投資是上升的,可以無論是經濟增長的數量還是質量,更不用說經濟發展的直接潛力,還是長遠潛力,深圳已明顯領先于蘇州。
1、大家正常上下班,一個月汽油費多少錢?坐標南京?
在南京開車上班油錢可能不貴,停車費是真的貴!先交代下背景,小歐我住橋北,上班在南京夫子廟。通勤方式有兩種,一是自己開車、二是坐地鐵,自己開車到單位導航地圖顯示17公里,汽車油耗6.6個油左右。(我的通勤地圖)正常我開車一來一回34公里,一公里約5毛錢,如果只算油錢,上班通勤成本在17塊錢。我覺得這錢也就一頓外賣,或者約一碗南京大肉面的價格,完全可以接受,
但好巧不巧的是我在南京夫子廟上班,這兒的停車費是真滴貴。才買完車,晚上十點下班,我就騎著共享單車在周邊四處溜達,“考察”哪里停車便宜,騎到了老門東附近,看到路面一塊招牌,上書“每15分鐘4元錢”,我心中暗暗一合計這一小時不是16塊錢嗎?一天停8小時這不特么就是128塊錢嗎?嚇的我趕緊騎著單車溜了。在我多方比較之下,發現這個地方停車費最最便宜的就是南京第一醫院,
一個小時6塊錢,白天最多算6個小時,晚上8點后1塊錢一個小時。小歐我平常上AAB班,A班晚五晚十,B班朝九晚十。如果開車上班的話,一天最多停車費38塊錢,這比之前的128元要便宜很多,當然,這僅僅是“相對”的。開車上班享有“不用人擠人”、“享受私人空間”等諸多好處,乘坐地鐵也擁有“時間穩定”、“票價便宜(相對于開車)”等優點,
2、合肥和蘇州哪個強?
蘇州比合肥?做個問題如果讓小學生回答可能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是江蘇省乃至全國經濟強市,論經濟發展和gdp可以甩很多省會自然包括合肥幾條街,2017年上半年蘇州的GDP增至8290.12億元,排名全國第7,江蘇省第一。但是你要讓我回答蘇州和合肥誰更好,我的回答是合肥,奇怪?并不是因為我是安徽人,請我把話來說完。
蘇州的經濟發展得益于十年左右“蘇州模式”那什么是“蘇州模式”呢?簡單點說就是瘋狂“吸引外資”,是把握全球產業鏈轉移與布局的洞察能力,是抓住一切有益資源提升自我的變革沖動,是親商、安商、護商的服務精神。在加工型企業,臺資和外資方面蘇州無論所轄縣級市都做的相當成功,這一點蘇州贏在了前面,經濟一度超過了省內南京市。
無錫,常州,南通緊跟其后造就了蘇南經濟獨特的強勢力量讓國人為其震撼,我們知道如今安徽加入了長三角,合肥被定位成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國家意思很明確合肥與南京,杭州共同承擔起中心城市的作用。有人會說了這是特殊照顧安徽?合肥比蘇州,寧波定位都高了?甚至有網友說安徽加入長三角城市群完全拉低了長三角形象,合肥怎么和蘇州等城市比?為何gdp如此強大的蘇州為何至今未被賦予中心特大城市?連個副省級城市也沒有給予?我想肯定不無道理,
如今外貿形勢依然嚴峻。當前國際市場需求尚未根本改善,主要出口市場均呈負增長,占全市出口份額超五成的美國、歐盟、日本等三大主體市場,1~3季度出口額同比下降5.8%,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6.9個百分點,2017年前三季度蘇州GDP總量12387.90億元,但增長率僅7.1%。全省僅蘇州和鹽城GDP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曾經被蘇州超越的深圳在GDP總量已超出蘇州5000多億的前提下,經濟增速還大大快于它,尤其是最能體現一個城市技術含量和整體經濟效益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不僅總量相差懸殊,且增速幾乎翻倍。還有一個為人所忽視的,那就是驅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蘇州除了房地產外的其他投資實際是下降的,而深圳則是除了房地產外的其他投資是上升的,可以說,無論是經濟增長的數量還是質量,更不用說經濟發展的直接潛力,還是長遠潛力,深圳已明顯領先于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