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無論是實力,還是劉備的雄心,都被東吳給打熄火了。曹劉在漢中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孫權先是正在合肥和濡須囗爭奪曹魏地盤,但甴于曹魏守將得力,孫權一直久攻不下,只取得了收效甚微的小勝,加上吳軍督都魯肅病故,新任督都呂蒙累次提醒孫權,言荊州之重要性,告誡孫權荊州可能成為西蜀的東大門,上可北出中原,下可直襲東吳,曹魏將來對東吳的威襲要比劉蜀小得多‘。
1、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打得難舍難分的時候,東吳孫權在干嘛呢?
謝邀:曹劉在漢中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孫權先是正在合肥和濡須囗爭奪曹魏地盤,但甴于曹魏守將得力,孫權一直久攻不下,只取得了收效甚微的小勝,加上吳軍督都魯肅病故,新任督都呂蒙累次提醒孫權,言荊州之重要性,告誡孫權荊州可能成為西蜀的東大門,上可北出中原,下可直襲東吳,曹魏將來對東吳的威襲要比劉蜀小得多‘。因此,吳收兵柴桑,而且還遣徐詳為史,說和魏言和,
2、為什么劉備不聽群臣建議,兵發東吳打孫權?
班上有三個比較優秀的同學,分別是小曹、小孫、小劉。這三個人當中,小曹有一罐糖,小劉和小孫各有一顆糖,這三個同學,各有各的小算盤。小曹身體最強壯,想把另外兩顆糖給搶過來,經常欺負另外兩個,小劉和小孫比較弱小,為了保護自己的糖果,避免被小曹欺負,只好聯手。小曹單挑沒問題,可要一個打兩個還真沒辦法,于是,小曹干脆抱著自己的一罐糖,待在家里自娛自樂,順便看小劉和小孫玩耍。
過了一段時間,小劉同學變強壯了,還撿到一顆四川冰橘糖,小孫就著急了,眼紅了,搶了小劉原來的那顆糖。小劉就不干了,為了一顆糖,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通過這個故事,就明白劉備為什么要攻打孫權了。孫權、劉備和曹操的關系,就如同故事中的三個小同學,當曹操南下的時候,孫劉聯盟能夠抗曹;當曹操在北方休養生息的時候,孫劉之間就會出現裂痕。
第一,關于荊州的歸屬問題,孫劉雙方一直都不可調和,這也是矛盾的焦點,自從呂蒙白衣渡江之后,荊州被孫權占據。劉備的志向是興復漢室,統一天下,要完成這個目標,劉備必須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橫跨荊州和益州。要延續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就必須奪回荊州,戰場上得不到的,就不可能在談判桌上取回。要奪回荊州,通過和平方式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武力,
第二,為關羽報仇。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也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不在諸葛亮之下,孫權在奪取荊州時,連關羽也一并斬殺,讓劉備身負國仇家恨。第三,劉備剛剛稱帝,內部矛盾需要轉移,同時也需要證明自己,劉備入蜀后,蜀漢內部就分為三個派別(荊州派、益州派、東洲派),彼此矛盾重重,并且其中有一些人不服劉備。
內部的不和諧,只能向外轉移,通過討伐東吳,掩蓋內部矛盾,加強蜀漢內部的凝聚力。新官上任都會有三把火,新天子登基肯定會一展拳腳為自己立威,劉備當皇帝后,也想有一番作為。形勢的變化,讓劉備不得不調整與吳國的關系;曹操的按兵不動,讓劉備錯誤地判斷主次矛盾;荊州的丟失,讓劉備義憤填膺;關羽的犧牲,讓劉備的理性被仇恨蒙蔽,
3、孫權合肥之戰和劉備夷陵之戰,哪個輸的更慘?
孫權打了好幾次合肥,其他幾次都是沒攻下而退兵,只有第二次被張遼給打慘了,而且打出了心理陰影。即使輸得很狼狽,孫權也遠沒有劉備的夷陵之戰那么慘,劉備的夷陵之戰輸得太慘了。合肥之戰公元215年,劉備與孫權在荊州對峙,這時曹操平定漢中,劉備慌忙求和,與孫權湘水劃界,可能劉備與孫權在和談中達成了什么協議,劉備回益州后,孫權立馬掉頭去打合肥。
孫權率十萬大軍(八成是號稱十萬)攻合肥,合肥守將張遼、樂進、李典,手下有七千多人,張遼連夜組織敢死隊,招募八百勇士。第二天清早,張遼身先士卒,帶著勇士們殺入孫權陣中,一直殺到孫權麾下,孫權驚慌失措,跑到高丘上防守,張遼向孫權挑戰,孫權不敢,這時孫權才發現張遼手下沒多少人,便召集眾軍圍過來,張遼四處沖殺,殺出了吳陣,這時張遼發現身邊只有幾十個人跟著殺了出來,便再次殺入陣中,帶領勇士們突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