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來來回回新疆和河南之間也不方便,所以有很多人就開始慢慢定居新疆。最近幾年,每年大約有50多萬人來到新疆采摘棉花,主要來自于河南,四川,貴州等地,但是河南人占據了大部分,新疆和河南淵源頗深,現在的很多新疆人會說河南話,但基本上都是在兵團駐地。
1、河南號稱“農業大省”,那河南產的糧食到底有多少?大概能養活多少人?
河南是我國的農業大省,但卻不是最大的。如果以第一產業增加值的金額來看,河南省排名全國第三,僅次于山東和四川,農業大體上可以分為農林漁牧4個方面。河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糧食種植業,河南省的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兩者占全國的比重均在10%左右。2018年河南省糧食種植面積1090萬公頃,折合1億6350萬畝,占全國的比重約為10%,
如年河南省,糧食總產量6649萬噸,也就是1330億斤,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黑龍江省。這1330億斤的糧食產量中,小麥產量720億斤,玉米產量470億斤,兩者合計占了糧食總產量的89%,那我們現在來算算河南省一年的糧食產量能夠養活多少人口?只簡單的計算主糧。按國際標準,成年人每人每天消耗0.48公斤主糧,一年就是350斤,
以此計算河南一年的糧食產量可以養活3.8億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總量的27%。但是人不能光只吃主糧,加上其他糧食加工品,一個人一天的糧食消耗量約為0.75公斤,一年就是550斤,那么河南1330億斤的糧食,以養活2.42億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總量的17%。以此來看,河南的農業對全國的貢獻還是比較大的,河南省人口占了全國的7%,但糧食產量卻達到10%。
2、新疆和河南有什么歷史淵源?
新疆和河南淵源頗深,現在的很多新疆人會說河南話,但基本上都是在兵團駐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以后,為保衛我國的西北邊疆,從內地征召了大批的熱血青年奔赴祖國的大西北!這是第1個原因。1956年有48列火車從鄭州出發,滿載著河南熱血青年來到新疆,大多數都加入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分配到了地方上,一部分進了石油有色金屬等廠礦企業,
這個是在新疆的河南人的主力,也是建國初期新疆地區人口河南人口多的最重要的原因。第2個原因則是嵩武軍,在清朝時期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帶領的軍隊就是嵩武軍,左宗棠帶領這支軍隊打敗了阿古柏,收復了整個新疆地區。而阿古柏所屬的浩罕汗國也因被左宗棠擊敗而元氣大傷,但當時并沒有徹底的滅亡,所以這支軍隊就駐扎在新疆,防備浩罕的再次入侵。
當然浩罕國后來被沙俄所吞并,這又是后話了,所以這支軍隊大部分留在了新疆,成為了第1批開拓新疆的河南人!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時候的大批河南援建人員是第2批開拓新疆的河南人。第3個原因其實還是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這個主要原因就是摘棉花大軍!如果你去過新疆就會知道新疆這里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棉花,但是采摘棉花的機械化程度很低,所以到收獲季節就需要大批的人來幫忙采摘,
而河南人在兵團中人多,很多其實都是跟家鄉有聯系的,一般像這種事情都是找自己的同鄉,所以河南的摘棉花大軍自然多!2000年的時候,經常看見河南電視臺上報道河南的采棉大軍組團去新疆摘棉花,每年的勞動能手除了工資以外還有額外的獎勵,當時的獎勵就是可以坐飛機回河南。雖然現在乘坐飛機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當時飛機票確實是非常昂貴的,這相當于一種榮耀!最近幾年,每年大約有50多萬人來到新疆采摘棉花,主要來自于河南,四川,貴州等地,但是河南人占據了大部分,
每年來來回回新疆和河南之間也不方便,所以有很多人就開始慢慢定居新疆。當然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是潛移默化形式的,但是從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10年時間河南人有21萬人流入新疆,位居流入新疆的外省人口首位!截止目前,新疆總人口數量達到了2400多萬,其中有400多萬都是河南人,占據了新疆總人口數量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