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廈門、珠海、汕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數學公式,深圳GDP≈(廈門GDP 珠海GDP 汕頭GDP)×2深圳GDP是廈門的5倍以上,其中深圳面積和廈門相差不大,深圳是1996平方公里,廈門大概是1700平方公里。廈門和深圳的面積比,少了二百平方公里左右,為何廈門的常住人口不到深圳的三分之一。
1、廈門和深圳面積相差不大,為何廈門的常住人口不到深圳的1/3?
廈門和深圳的面積比,少了二百平方公里左右,為何廈門的常住人口不到深圳的三分之一?我的看法是:一,深圳的人口早期移民比較多,房價較低。廈門的人口近期移民比較多,房價較高,所以深圳移民會比廈門多。二,深圳跟香港關系很密切,實際上香港是前店,深圳是后廠,香港對深圳投資非常多,大陸各地移民深圳就多。廈門跟臺灣的關系受兩岸形勢變化影響大,臺灣人認為廈門是前線,對面就是臺灣控制的金門,所以不敢大規模投資,
臺商都跑到深圳和上海,蘇州投資。投資廈門的臺資企業廈華,廈新都倒閉了,外來投資少,移民廈門的也就少。三,深圳經濟發展多的是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需要外來技術人員和技術員工多;廈門經濟發展多的是服務業和旅游業,例如象嶼和國貿都屬于服務業,所需員工數量跟制造業大發展不能比,但最近幾年廈門的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獲得較大發展,僅高科技產業區(電子城)就發展了三期,島內發展了五緣灣新城,海滄區,集美區,翔安區,同安區都發展了新城和灣區,外來移民增加很快,全市人口已達500多萬人,而且市里大量投資建設解困房,人才房,加上地鐵多路通車島外,市政府又加大投資發展中小學教育,在島內外都大量建設新校舍,島內的名校一中,雙十,外國語學校和廈門實小都紛紛到島外發展新校區,國家985和211高校一一廈門大學,以及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都在島外大力建設新校區。
2、廈門以后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深圳嗎?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廈門、珠海、汕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數學公式,深圳GDP≈(廈門GDP 珠海GDP 汕頭GDP)×2深圳GDP是廈門的5倍以上,其中深圳面積和廈門相差不大,深圳是1996平方公里,廈門大概是1700平方公里,但是深圳實際管理人口有2000萬以上,而廈門的常住人口只有500萬。
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廈門在后兩個方面落后于深圳!1:地利,如果說上個世紀80年代,深圳與廈門還在同一起跑線上,那么到了90年代,深圳與其他三個特區逐步拉開差距,首先是深圳因為靠近香港,特別是香港回歸中國,深圳的發展更加快了,有了香港的資金、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深圳很快在內地眾多城市中崛起,而廈門和珠海、汕頭一樣,都沒有深圳這樣的地緣優勢。
2:人和,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下海撈金”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深圳成為當時中國市場經濟的試驗田,數以萬計的年輕人、企業家開始來深圳淘金,徹底激發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創業熱潮,無數人在深圳扎根,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從萬科的王石到華為的任正非,再到比亞迪的王傳福,再到騰訊的馬化騰,他們都是深圳快速發展起來的佼佼者,
3:文化,如今的深圳,儼然成為中國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中國規模最大、發展最好的民營企業,大部分都在深圳,回過頭來看往昔,深圳的模式很難被復制,因為很多城市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最重要的是文化,深圳的海納百川文化,是這四十年改革開放最寶貴的結晶!總結:“摸著石頭過河,黑貓白貓,不管什么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3、廈門和深圳比較,你更看好哪個一個?
謝邀答!比較看好廈門吧廈門有許多深圳沒有的優勢,彈丸之地就有全國第四的廈門航空,第七的廈門港,前十五的老牌名校廈門大學,中國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三大萬國建筑博物館城市之一(上海、廈門、青島),前四的廈門愛樂樂團,人均第一的每平米火炬高科技產量,聯合國人居獎城市,蟬聯15年的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蟬聯14年的綠化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名,2007年年度人物——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