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20章492節,以語錄為主,記敘為輔,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觀點、倫理思想和教育原則,"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直到戰國初期,論語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分別指成為社會管理者和執行者,現在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校勘形成的版本。
1。子曰:“見圣人思奇言,不見而向內觀。”(《立人》)孔子說:“當你看到一個有德的人時,你要仰望他,當你看到一個無德的人時,你要反省自己的缺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子曰:“數人同行,必有一人可為我師。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當你看到他的缺點時,你會思考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缺點,如果有,你會及時改正?!?.曾子說:“士不可忠,路漫漫其修遠兮。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直到戰國初期。全書共20章492節,以語錄為主,記敘為輔,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觀點、倫理思想和教育原則。此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為“四書五經”。現在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校勘形成的版本。
3、 論語 五則中對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一句的欣賞作文800字-1/中的君子小人和我們今天理解的君子小人在概念上完全不同。并不是我們經常單純的認為君子是好人,小人是壞人,論語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分別指成為社會管理者和執行者。君子作為國家和社會的管理者,應該著眼于社會的根本,把握國家的大政方針,而國家的大政方針不能偏離正義的方向,這樣社會的根基才不會動搖,所以君子要喻于義。小人屬于執行人,涉及到具體的事情,處處與利益相關,不能放松,不能隨便讓步,否則社會和國家的利益都會受損,所以小人要比利。換句話說,君子面對戰略問題,要遵循義理,從義的角度考慮,反派面臨的是戰術運用的問題,必須小心謹慎,保證社會和國家的利益。君子喻義,小人喻利,是因為各自的社會角色決定了各自的社會責任,與道德問題無關,所以“君子義,小人利”這句話不能簡單理解為:君子深明大義,小人忘義唯利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