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沒失的話,董督荊州的左將軍關羽也不會陣亡,并且會毫無意外地成為蜀國首任大將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關羽率領主力部隊,離開荊州,而留守在荊州的兵力不足以抵抗東吳,當東吳軍隊壓境時,關羽又來不及回防,給東吳“閃電戰”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1、如果關羽沒失荊州,張飛也不被殺,劉備會一統三國嗎?
公元二一七年,曹操已經收復張魯,平定漢中郡。謀士法正向劉備建議:曹操已平定漢中,卻沒有乘勝南下,圖謀巴蜀,不是他才智不夠,而是力量不夠,只命夏侯淵和張郃留守,自己卻北返,夏丶張兩將的才能,不能勝過我方將領。應抓住機會驅逐夏丶張,占領漢中,然后推廣農業,積蓄糧草,等待時機,上可以消滅敵人,尊崇皇家;中可以奪雍州丶涼州丶和巴蜀;下可以據險固守。
劉備大加贊嘗,領兵向漢中郡進發,黃忠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曹操親率大軍,被趙云攔擊,用強弓射擊,曹軍大亂,驚駭狂奔,自相踐踏,很多人墜入漢水中溺死,只用一個月,就逼使曹軍全線退出漢中。劉備逐完全占有漢中丶巴蜀,七月,劉備自封漢中王,二二一年四月六日,蜀中盛傳東漢獻帝劉協已被謀殺。劉備在哭泣聲中被眾文武官員推上漢皇位(61歲),任命諸葛亮為丞相(41歲),
劉備丶諸葛亮君臣兩人在朝堂上相擁而泣。諸葛亮說:"隆中天下計"等待太久了,恭賀主公大展雄圖,"劉備說:"賢相,可命云長北伐曹魏,吾等一同會師長安,再現光武勛業"。朝堂一片喝采聲,隆中天下計,早就規劃一軍從荊樊北上,大軍從漢中出發,兩軍會師于京都,重續季漢。劉備謀士有諸葛亮丶法正,武有赫赫有名五虎將,自呂布死后,五虎將已是天下當仁不讓的萬人敵,
自是匡扶漢室,統一天下,成算很大。但人算不如天算,關羽卻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還成了刀下鬼,如果關羽不是倨傲,招惹孫權翻毛腔:"虎女豈嫁犬子。"孫權不會脫離同盟,反與曹操聯手,破了荊州,導致劉關張等非命,直接斷送了隆中天下計,歷史為劉備丶諸葛亮創造了光復漢業的機會,但關羽的驕傲自大帶來了滅頂之災。成敗轉頭空,興亡一瞬間,
2、如果當年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是否會統一天下?
開門見山,先上答案:個人認為,事實上劉備還真的有統一全國的機會,這個時間點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并且成功幾率還不算太小,雖然要有幾個必要條件作為前提,219年,打敗曹操攻占漢中并據有上庸、房陵等三郡,讓劉備集團的軍事實力達到了巔峰。在此基礎上要完成統一的三個前提如下,第一個前提就是劉備集團實際控制的荊州一點沒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
當然,荊州沒失的話,董督荊州的左將軍關羽也不會陣亡,并且會毫無意外地成為蜀國首任大將軍,關羽在襄樊戰役中的戰死并將荊州丟的一干二凈,不僅直接損失了三到五萬戰爭經驗豐富的精銳步軍,還將從劉琦時代就開始成軍的劉備集團水師全都打光。更為重要的是,荊州的丟失,還喪失了魚米之鄉的大糧倉和部分財政賦稅來源,這從劉備打下成都后經濟上的捉襟見肘就可見一斑,
第二個前提是第一個的關聯問題,稍嫌苛刻,還是關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動固守荊州的話,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為爭魏王之位中樞幾乎停擺了小半年,曹魏集團內部人心惶惶,關羽趁此之機再發動北伐,也許能一鼓作氣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對中說的上將軍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陽,個人認為,對曹魏威脅最大的可能還不是直接殺向洛陽,魏國統治的核心腹地必定會重兵防守。
別忘了一件事,當年劉邦怎么攻入的關中和咸陽,之前一根筋地想出函谷關沿黃河打入關中,一直無法成功,直到聽取張良建議從宛城出發,穿過秦嶺,從武關很順利地開進了關中,關羽統帥的荊州集團軍也可效仿劉邦從宛城開往關中。當然,如果孤軍深入勢必失敗,但假如劉備自帶的益州軍團同時從漢中直叩關中呢,二軍合圍長安,會出現什么局面?第三個前提,與劉備自身和孫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