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個鄭州地鐵和鐵總公司,兩家公司怎么合作運營,一直都是個迷,大家的想法很好,鄭州城鐵地鐵化運營。道理很簡單,乘客購買了地鐵票,就相當于與地鐵公司簽訂了一份客運合同,地鐵公司有義務將乘客安全準確地運送到目的地,鄭州遭遇這么大的洪水,在氣象部門事先已有紅色警示的前提下,地鐵公司卻無視乘客安全,未能及時停運。
1、鄭州地鐵遇難者,家屬會得到經濟賠償嗎?地鐵公司用擔責嗎?
這個毋庸置疑!遇難者家屬一定會得到經濟賠償,地鐵公司也必須擔責。道理很簡單,乘客購買了地鐵票,就相當于與地鐵公司簽訂了一份客運合同,地鐵公司有義務將乘客安全準確地運送到目的地,這次鄭州發生多年不見的洪澇災害,雖然有“不可抗力”因素,但地鐵5號線灌水,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事先做好防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因此,僅僅依據運輸合同,地鐵公司也應該向遇難者親屬賠償,此外,這是一起絕對不該發生的死人事件。鄭州遭遇這么大的洪水,在氣象部門事先已有紅色警示的前提下,地鐵公司卻無視乘客安全,未能及時停運,尤為遺憾的是,在列車已經無法開動,乘客被困車廂,車廂水位越來越高,車廂空氣越來越稀薄的情況下,經歷了那么長的時間,地鐵公司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救援措施,以至于一些遇難者被窒息而死,這是絕對不應該的。
2、加快鄭汴融合,鄭開輕軌對接地鐵,按照公交地鐵模式購票,怎樣?
鄭州向東,開封向西,需要多久能夠融合?這像是小學數學中最常見的相遇應用題,卻并不好作答。在城市急速擴容的今天,在以汽車、地鐵、高鐵為主要出行工具的今天,鄭州和開封之間的距離,早已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塹了,更何況兩者都在努力向對方靠攏,時至,我們可以說,這個融合的速度,比多數人想象得更快一些。鄭汴一體化,路網先行鄭州向東,現在已經到了大孟鎮,距離開封只剩下了最后的9公里,也就是官渡組團,
開封比鄭州要更“賣力”,從第一大街到第二十三大街,開封新區的規劃范圍一口氣推到了城市的最西邊,直接和中牟接壤,目前路網80%已修建完畢,且路況非常良好。鄭汴新區中位于中心位置的運糧河組團區域則是以運糧河為中心,和鄭州無縫銜接的一個區域,和官渡組團之間只隔著機西高速,距離杉杉奧特萊斯大約10公里左右,開車只需要不到10分鐘,
再加上原來貫穿南北的機西高速,鄭汴新區的南北大通道其實已經完全打通。鄭汴融城,首先要消除物理上的距離感,連接兩個城市之間,原來只有一條鄭汴路,是兩城市民通聯的主動脈,再者就是連霍高速,后來拓出了鄭開大道,逐漸成為主要的交通道路。現在,綠博大道、鄭開大道都直接通聯鄭汴雙城,還有對開的城際輕軌,現在鄭開城際鐵路車次越來越少,好多人都說涼涼的城鐵不如換成輕軌和鄭州地鐵對接!加快鄭開進程,這個主意不錯!只是一個鄭州地鐵和鐵總公司,兩家公司怎么合作運營,一直都是個迷,大家的想法很好,鄭州城鐵地鐵化運營!但只是一個夢,不管多久,我覺得都不可能實現的!主要是開封沒資金,鄭州沒有多大賺頭!有了高鐵和公交,私家車越來越多!根本不在乎那所謂的地鐵了,再說了,開封西區的人流量還是無法跟老城相提并論的!僅僅依靠西區的人流量根本沒必要連接地鐵!從鄭東新區CBD開車,到達開封新區中心的CBD區域,也就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
坐上鄭開城際鐵路,從鄭州東站到開封宋城路站,只需要33分鐘,G開頭的高鐵速度更快,從鄭州東站到開封北站,只需要20分鐘。鄭州至開封兩個城市的空間距離是60公里,隨著兩市向東、向西的相向發展,實際相距只剩38公里,鄭開大道的開闊更是有目共睹,一路上無須跋山涉水,更沒有山路十八彎,只需要哼著小曲,手握方向盤,一路直視前方就能順暢到達,
驅車半小時,開啟鄭開生活雙城記從鄭州西郊到東邊的省行政中心,駕車需要30分鐘,從鄭州到開封也只有30分鐘的行程,幾首歌的時間而已,這個地域距離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城市空間了。因此鄭汴之間的一體化,不僅帶來了雙城融合,更帶來了鄭州打拼,開封宜居的雙城記生活!雙城記生活的好處是,在鄭州打拼的人,可以選擇在開封居住和生活,這樣既能掙到鄭州的高工資,又能享受開封比鄭州至少低60%的房價以及相對低的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