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后逐漸衰落,梁王朱溫在天寶四年(907年)篡位滅亡,唐王朝的滅亡,與后期的戰亂、內亂、藩鎮、官禍密不可分,唐朝經歷了21個皇帝289年,導致唐朝滅亡的因素:宦官擅權,他一度確立了唐代宗的王位,705年,唐中宗李習安恢復了唐朝的國號和唐朝的舊制度,也是長安,唐朝被朱溫滅了。
唐朝(公元618-907年)被公認為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李淵在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為首都。在它的全盛時期,7世紀,中亞的沙漠也被它所統治。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并遷都洛陽,史稱武周,又稱大周。705年,唐中宗李習安恢復了唐朝的國號和唐朝的舊制度,也是長安。唐王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后逐漸衰落,梁王朱溫在天寶四年(907年)篡位滅亡。唐朝經歷了21個皇帝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2、唐朝是怎么滅亡的?唐朝被朱溫滅了。唐王朝的滅亡,與后期的戰亂、內亂、藩鎮、官禍密不可分,從強大的王朝到戰亂不斷,最后淪為藩鎮割據,然后才銷聲匿跡。天佑四年(907),朱溫強迫打坐,朱溫改名為梁,史稱,唐朝結束,導致唐朝滅亡的因素:宦官擅權。在,宦官李掌握皇軍大權,他一度確立了唐代宗的王位。由于宦官的支持,唐憲宗即位了,宦官周世良曾在皇帝面前細述自己的錯誤。藩鎮割據:藩鎮之間,藩鎮與中央之間,為了搶奪人口和土地,戰爭不斷,各藩鎮將士的自尊心和割據勢力嚴重威脅著唐朝的統一。親信之爭:兩黨官員的人生經歷并不統一,雖然牛黨多出自進士,但也有一部分士紳是帶著門下的影子進入官職的;李氏一方雖有大量的士人和官員,但也不乏有進士背景的人。兩黨的斗爭很多都是毫無意義的感情和主張,但也有政治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