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想通過科舉進(jìn)入官場,完成自己的大志向,但是上天就是不給他機(jī)會,所以羅隱有這方面的遺憾,一直被稱為“史上第十”,改名為羅隱,隱居九華山,黃巢起義后,羅隱在九華山隱居,五十五歲回鄉(xiāng),之后,羅隱他們隱居深山,最后帶著遺憾死去,羅隱年輕人沒有施展才華,羅隱是晚唐詩人。
羅隱(833-909),新城(今浙江富陽縣鄧鑫鎮(zhèn))人,晚唐五代道士,著有《誥》和《太平兩書》。羅隱的思想屬于道教,其書力圖為天下人提煉出一套“太平奕劻”,是黃老思想在亂世復(fù)興和發(fā)展的產(chǎn)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年底進(jìn)京。他應(yīng)該考上科舉,七年也考不上第一。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他自己寫了一本書《忠義書》,為統(tǒng)治階級所痛恨。于是,羅州獻(xiàn)詩曰:“雖有檢舉書,不如休矣”。后來斷斷續(xù)續(xù)考了幾年,一共考了十幾次,號稱“十二三年試用期”,最后還是失敗了,被稱為史上“第十不是第一”。黃巢起義后隱居九華山,開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shí),他遵照吳越國王錢镠的旨意回到家鄉(xiāng),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中卿等職。公元909年(五代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晚唐五代。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羅恒,生于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陽區(qū)鄧鑫鎮(zhèn))。唐代作家。自唐大忠十三年(859)末入京以來,先后參加十余次進(jìn)士考試,均以失敗告終。一直被稱為“史上第十”,改名為羅隱,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887),轉(zhuǎn)投吳越王錢六,任錢塘令、司訓(xùn)踐行者、布施中層職。他是叫羅給東西的。侯亮開平第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病逝,享年77歲。
3、 羅隱是什么朝代的詩人羅隱是晚唐詩人。他的時(shí)間相當(dāng)尷尬,晚唐屬于五朝之一,除了唐朝還有其他朝代并列。羅隱年輕人沒有施展才華,他們考了十幾次都沒能考上第一。他們被世人稱為“第十名不是第一名”,之后,羅隱他們隱居深山,最后帶著遺憾死去。反正,羅隱是唐代歷史上著名的詩人,道家的代表人物,離開七年后,他也看透了世界的黑暗,對統(tǒng)治階級的人產(chǎn)生了厭惡。黃巢起義后,羅隱在九華山隱居,五十五歲回鄉(xiāng),羅隱想通過科舉進(jìn)入官場,完成自己的大志向,但是上天就是不給他機(jī)會,所以羅隱有這方面的遺憾。主要原因是羅隱充滿了諷刺,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考官自然不愿意讓羅隱他于910年去世,享年77歲,但他留下的著作卻廣為流傳,尤其是《禪書》和《和平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