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漢成都外來人口的語言結構我們先看武漢武漢常住人口2017年為1089.2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53萬,還有236萬人大多是外來流入人口,而值得注意的是,武漢有幾十所高等院校,武漢的戶籍人口中還包括了近百萬的在校大學生,而這些在校大學生里大多不是武漢本地人。
1、武漢發展這么快,靠的是什么?
武漢發展這么快靠的地理環境和實力。一,地理環境,1,中原中心城市,2,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3,水陸交通中心城市,4,付省級省會城市,二,實力,1,中國老工業重要城市,2,中國教育發達城市之一,3,中國科技研發重要城市,4,中國老工業,新型工業領引城市,5,武漢發展的方向是結合實際,與時具進的,6,武漢人民是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
2、為什么在成都聽到的都是四川話,而在武漢聽到的都是普通話?
題主的印象是正確的,我居住在武漢,成都也經常去,確實感覺成都人相對更喜歡說方言,而在武漢,漢口本地方言還是占主要地位,但洪山區和武昌相對來說幾乎已經是普通話的天下了。造成這個原因的關鍵在于二點:一,武漢和成都外來人口的來源地不同,二,武漢成都外來人口的語言結構我們先看武漢武漢常住人口2017年為1089.2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53萬,還有236萬人大多是外來流入人口,而值得注意的是,武漢有幾十所高等院校,武漢的戶籍人口中還包括了近百萬的在校大學生,而這些在校大學生里大多不是武漢本地人。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有發現,當時全市人口中本省其他地區流入73.39萬人,外省流入24.93萬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外來人口已經超過230萬,武漢作為人口流入地區,流入人口中省內其他地區占多數比重,省外流入人口則主要來自河南和湖南。所以武漢的外來人口加上外地大學生,很實際已經超過300萬,其中大約3/4是本省人,而1/4為外省居民,主要來源地為河南和湖南,
我們再看成都成都市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數據,其中成都常住人口為1604.47萬人、城鎮常住人口為1152.81萬人、戶籍人口為1435.33萬人、流動人口為619.29萬人。但成都的流入人口來源地相對武漢要集中得多,來自四川其他地級市州就占據了接近85%,只有15.66%來自省外,而且主要來自重慶,
3、你覺得武漢這幾年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感覺變化還是很大的,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二是現代都市發展規劃理念提升,三是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具一定的現代都市氣息。四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差距正在縮小,望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內心的講現在武漢與廣州仍然有20年左右的差距,無論是城市面貌還是經濟結構都有太大差異,但可喜的是我每年從廣州回來都能感受到武漢的巨大變化和進步。
4、如果武漢,咸寧,孝感合并那是不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呀?
有興趣參與題主的討論,最近幾年來,什么事情都搞個排名,城市排名即是其中之一,今天就先談談全國最大的城市。首先,我們可否先界定一下,所謂“最大的”城市,是指人口、地域還是其它指標?暫不考證哪個城市為全國最大城市,普通百姓不理解為何近年如此熱衷于城市的大小,經濟體量也好,qdp指標也罷,一個城市的發展真的靠“攤大餅”嗎?恰好,本人近期溫習了一篇偉人當年的讀書筆記,其中偉人談到:“將來的城市可以不要那么大”,偉人毛澤東著眼于縮小城鄉差別,可謂高瞻遠矚,
5、為什么感覺武漢很大?
說起來也許是一個笑話;十幾年前,一次出差到外地開會,在預定回程票的時候詢問有沒有到“武漢”火車站的票;一連幾天前臺服務員的回答竟然是“沒有”;無奈之下,只好定了飛機票飛回武漢。回來后,詳細詢問經常出差的小伙伴們,才知道其中的奧秘——如果預定火車票,必須準確說出具體的火車站站名,而不能僅僅說“去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