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十年會誕生多少個萬億城市。廣州一小區市值2800億元,超過581個城市GDP,廣州碧桂園鳳凰城的建筑面積龐大,但應該不宜與市值、GDP掛鉤,或許這一種對比略有偏失,這樣看的話,以下62個城市未來30年有望成為萬億城市,經濟增速蘇州比廣州高1.4個百分點,經濟差距不斷縮小。
1、未來三四十年中國會誕生多少個萬億城市?
未來三十年會誕生多少個萬億城市?2018年GDP超過萬億的城市一共有16個,分別是:截止2018年底數據,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這16個城市。從2006年到2018年全國的GDP增長情況來看,變化率比較大,2006年GDP增長12.7%,到2018年增長放緩至6.6%,用過去的增速來預計未來,可能并不太適合,畢竟過去有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和之前的低基數,
隨著經濟總量上升,基數變大,再加上人口紅利減少,中國人口出現劉易斯拐點,再加上未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如果真的要做一個預測的話,只能做保守預測。假設未來GDP增速保持4.5%的復合增長,并且假設各城市也能保持這個水平的情況下,那么三十年要達到1萬億GDP,現在基數需要達到3000億,這樣看的話,以下62個城市未來30年有望成為萬億城市。
如果有些城市發展速度快,肯定會率選突破萬億GDP,不過這里有一個問題,國內各城市之間其實發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城市可能過幾年,紅利耗盡,就很難找到新的增長點,只能長期保持橫盤,甚至有些城市競爭力不佳,還會掉隊,取決于未來各城市在人才爭奪、優勢利用以戰略布局之間的差異,也可能會有其他城市后來居上,一切都是未知數,但總的來說,各城市可以相互協同,共同推動全國經濟穩步增長。
2、前三季度蘇州經濟與廣州不斷縮小,未來五年蘇州有希望超廣州嗎?
八年前廣州高蘇州GDP很多,八年后相差只有4000億,八年前廣州外貿非常強,八年后蘇州外貿是廣州2倍多,近年來華為人工智能基地、千億收入的企業業務總部放在蘇州,只不過蘇州經濟實力依然強于蘇州,廣州在汽車制造、房地產、金融明顯強于蘇州,廣州和蘇州都是繁榮千年的大都市,這八年發生太多故事,相信蘇州和廣州都會越來越好。
隨著蘇州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實力不斷壯大,我相信五年左右蘇州經濟總量超廣州可能性很大蘇州納米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蘇州的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也全國領先,最新消息只是蘇州園區的納米技術產業三個季度就達到750億規模,值得一提是蘇州園區生物醫藥競爭力全國第一。廣州產業以房地產、金融為主,經濟規模很大,
恒大集團創始于廣州,富力、保利、越秀等知名地產公司總部都在廣州,廣汽集團的實力也很強,只不過蘇州工業產值還是比廣州高14000億。經濟增速蘇州比廣州高1.4個百分點,經濟差距不斷縮小,前三季度去年相差3000億以上,今年已經縮小到2000多億,預計今年全年差距會縮小4000億以內。如果最近幾年蘇州保持6%左右經濟增長,完全可以五年超越廣州,值得期待,
3、廣東省未來有希望,出現第3個“一線城市”嗎?
在珠三角地區其實已經有三座一線城市,其中包括香港和廣深,相比于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都是只有一座一線城市,這不得不讓人覺得驚訝!這是由于珠三角的特殊環境形成的。本來在正常情況下,在珠三角地區,乃至于整個廣東或華南地區最多只會產生一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應該就是廣州,可由于香港的特殊情況,讓建國后的經濟發展之路完全同內地不同,又是一個橋頭堡和接口作用,讓香港成為了全球金融中心,也就毫無懸念地步入了一線城市的行列。
其次是深圳,改革開放之初也就是一個小漁村,隸屬于廣東的惠州市,劃出了1996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立了一個叫做深圳的經濟特區,集全國之力打造深圳,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深圳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在本世紀開始,深圳更是以高科技產業發展為龍頭,形成了一大批科技產業企業,包括華為、大疆等企業,成為了全國高科技領域的排頭兵,更是可以同美國的舊金山相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