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黃石人,在黃石生活了四、五十年,我來說說吧。黃石也是因廠設市、先有工廠、后有城市的,八十年代以前,黃石在湖北絕對的是黃老二,武漢之后,前無二人、后無來者,不可一世,黃石雖然是一個四線城市,但曾經作為湖北第二大城市也輝煌過,目前來還是有些不錯的公司,當然還是與那些五百強有些差距。
1、湖北黃石的未來發展前景怎么樣?
資源挖出財富,大冶枯竭了。同時,黃石依賴于此的大型冶金廠礦大幅萎縮,制造行業曾經的大量中型國企,因錯失改制良機,也幾乎倒閉殆盡,那么,現在,黃石有什么優勢呢?地理區位,離武漢近,一直被吸血。吸血不只是大企業總部搬去武漢,還會造成本土中小企業難以成長,比如,黃石各單位的網絡信息工程多被武漢公司承接,大樹底下難長草,
武漢要沖新一線,一時半會沒有機遇外溢,還將不斷地吸納周邊。政策層面,省府著眼全局均衡發展,重點支持一主兩副,黃石也得不到特別的項目扶持和政策傾斜。所以,靠客觀條件,短期內黃石發展成大城市不太可能,既然,黃石失去了曾經的優勢,又缺乏額外的扶持,奚落和埋怨沒有用。未來,只有跟其他城市展開同質化競爭,套路無非是:對內不斷優化城市軟硬環境,對外大力招商引資,
同質化競爭關鍵在人,超越要靠全市上下的倍加努力。當然,首先是干部素質和干勁,市級領導只能看水果湖的安排,相信他們吧,如果全市各級各單位重視人才,機制有活力,干群比別的市更積極進取一些,黃石GDP還是有望前追幾名的。其實,覺得黃石目前的發展勢頭還算可以,黃金山開發思路清晰,電子產業異軍突起,日漸成勢;城市建設,奧體中心等幾園幾中心,建筑氣勢不凡,變化一年一個樣。
市區南拓北接,街道跟大冶城區連成片了,若加上花湖,咱們生活的這個城市(叫黃石或大冶),街巷相連的聚居人口或超100萬,從衛星夜光圖看,黃石比襄陽小不了多少,卻比宜昌城區大。黃石GDP增長速度每年還是略高全國平均,總量雖不大,人均并不低,說明自身在不斷發展進步,所以,不必悲觀和責難,要團結不要分裂,忘掉黃老二,重新打精神。
2、黃石有什么好的公司?薪資待遇怎么樣?
黃石雖然是一個四線城市,但曾經作為湖北第二大城市也輝煌過,目前來說,還是有些不錯的公司,當然還是與那些五百強有些差距,首當推薦勁牌公司,從一個面臨破產的國營小酒廠到現在年產值百億的民營企業,沒有生命力,沒有好的企業文化不可能成長這么好。除了勁牌,黃石地區還有幾個比較大的公司,東貝集團,三豐智能,捷達金卡,航天電纜,華興玻璃等等,
3、湖北省黃石市現在發展怎么樣了?
我是黃石人,在黃石生活了四、五十年,我來說說吧。黃石經濟的骨架,原先就是四大廠礦,就是大冶鋼廠、大冶鐵礦、大冶有色、華新水泥,這些都是計劃經濟年代的產物,都是央企、國企,大型央企、特大國企。黃石也是因廠設市、先有工廠、后有城市的,八十年代以前,黃石在湖北絕對的是黃老二,武漢之后,前無二人、后無來者,不可一世。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解套、松散、解體,最先的痛楚其實不是表現在四大廠礦身上的,而是黃石的后起工業,就是黃石自己辦起來的那些國企,先后都呼啦啦倒下去了,那么,一個國家級的資源枯竭型城市,一個依靠礦產資源開發和興建重工業而立市,因廠設市、因礦設市、因工礦立市的典型的重工業城市。一個曾經號稱新中國重工業搖籃、湖北省第二大經濟實體的明星城市,因礦而生、也因礦而懈怠、因礦而停滯不前,猶如東北重工業基地、猶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許多地區一樣,改革開放以后,慢慢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掉下隊來,現已成為了湖北的第八、第九,在國家經濟版圖上,也早就失去重中之重的份量,
那么,這樣的依靠資源生存的地域如何實現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呢?如何將產業失衡的比例調整到合理的區間?這確實是國家和城市經營者一直在思考和踐行的大事。那天,我攜妻一起登頂黃石有名的東方山,站在山頂之上,一覽大地,全部都是被挖掉半邊或者深挖了數千米的礦山,漫步山頭,我們欣喜看到,除了礦山,已有成片赤裸的山體在逐漸復墾,千瘡百孔的山林植被正在逐步恢復原有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