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野心勃勃的年輕戴高樂。1890年一個深秋的夜晚,一個男孩出生在法國北部城市里爾的戴高樂家庭。幸福的父母給孩子取名戴高樂。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這個孩子將書寫一個又一個傳奇,在法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戴高樂的父親亨利先生戴高樂,是一位歷史老師,一位老兵,一位深愛自己祖國法國的知識分子。
法國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慘敗。亨利戴高樂參加了普法戰爭。親眼看到這一切,他常常深情地向戴高樂講述法國的輝煌歷史,含淚提及普法戰爭給法國人民帶來的屈辱。Henry 戴高樂把未完成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戴高樂能為國家做貢獻,報效祖國。在父親的影響下,少年戴高樂暗暗下定決心:要像父親年輕時一樣在部隊報效國家,披掛上陣殺敵,洗刷國恥!
5、 戴高樂怎么死的查爾斯戴高樂是法國國家、軍事和政治活動家,準將。出生于貴族家庭。他畢業于圣西里爾軍事學院(1912年)和巴黎高等軍事學院(1924年)。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來擔任各種指揮和參謀職務,從事軍事教學活動。1932年至36年,-0擔任國防常務委員會最高軍事會議秘書,發表多篇軍事理論著作,闡述未來戰爭中作戰行動的機動性和大量使用坦克配合空軍和步兵的必要性。建議在法國建立一支10萬人、3000輛坦克的專業機械化軍隊。
后來的發展證明他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可惜沒有被法國最高統帥部采納。1940年5月,戴高樂在索姆河戰役中指揮第4坦克師。6月5日,戴高樂在法軍明顯要被打敗的情況下被任命為國防部副部長。6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后,法國貝當向政府投降,6月16日上臺。戴高樂離開法國前往英國。
6、 戴高樂是誰戴高樂(18901970)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1912年,戴高樂畢業于法國著名的圣西里爾軍事學院,開始軍旅生涯。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一戰凡爾登戰役中三次負傷,二戰期間,1940年5月任第四裝甲師準將將軍,6月任陸軍部副部長。法國貝當組閣,準備與德國媾和時,毅然離開法國投奔英國,組織了反對法西斯侵略、維護法國獨立的“自由法國”運動。
當時法國貝當傀儡政府組織軍事法庭缺席判處其死刑。在他的領導下,反抗力量不斷壯大,并贏得了人民的支持。1941年至1943年,他率領法軍渡海進入北非與希特勒的軍隊作戰,最終隨盟軍登陸歐洲,殲滅德軍,解放法國。1944年9月,他的政府遷回巴黎,受到全體千千市民的熱烈歡迎。1947年,他組織并領導了戴派政黨“法國人民聯盟”。
7、 戴高樂傳1940年6月14日,巴黎淪陷,但戴高樂決定戰斗到底。作為國防部副部長,他命令一艘滿載武器的船只從美國返回,駛向倫敦。他當時沒有信心,但還是堅持抗戰。戴高樂到達倫敦后,他發表了《6.18呼吁》,這是一封寫給當時沒有人給予足夠評價的法國人民的信。號召否定了當時法國普遍存在的投降主義,堅定了他抗戰的決心,表明了他(戴高樂 General)抵抗法西斯的決心永不磨滅。
1940年6月至1943年5月,戴高樂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招募士兵,建立法國自由軍,配合盟軍抗戰;二是拿下大片法國殖民地;第三,在網絡上形成了一批反德政客,形成了反德政府的雛形,即“法國帝國防御委員會”,與維希政府對等。1944年9月9日,戴高樂改組臨時政府遷離阿爾及爾,10月23日,美、英、蘇承認臨時政府,從此戴高樂創建自由法國完成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