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諸葛亮躬耕地到底在今河南南陽,還是在今湖北襄陽。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這一片大區域,眾所周知,華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國的來源地在哪里呢,隨著歷史的推移戰爭頻繁,使得一部分河南人背井離鄉離開故土,但同樣也有一大部分人定居在河南,元明清以后,河南人的流動就不是很大了,但是在歷史上明朝中后期,從山西大槐樹哪里也遷到河南一部分。
1、河南豐縣在哪個地方?河南周口有豐縣嗎
親愛的網友你好!據我了解豐縣不屬于河南管轄區域,豐縣屬于江蘇省徐州市。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淮海經濟區中心地帶,北乎山東省的金鄉,魚臺縣接壤,南于安微省碭山,蕭縣毗鄰,西接山東省單縣,東與省銅山,沛縣連。全縣總面積1450.2平方千米,南北長說59.2千米,東西寬約46.6千米,江蘇省豐縣是漢高祖劉邦,到教人始祖張道陵的故里,古稱豐邑,秦臺、鳳城,始建縣于秦,隸屬于楚郡,泗水郡,西漢,東漢時隸沛郡、沛國、所以說,不屬于河南,屬于江蘇省徐州市。
2、黃帝故里在河南省新鄭,那么炎帝故里在哪里?
炎帝故里應在陜西寶雞據最早的史料記載,在距今約5000年前,陜西寶雞渭水流域的姜水,生息著一個古老的氏族部落,即姜炎族,誕生了一位偉大的人物——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寶雞是炎帝的原生地,是姜炎文化、中國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國語?晉語》記載,“昔少曲娶有蹻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異徳,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徳之故也,”這是目前,我們能夠搜尋并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另據《竹書紀年》記載,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為姓”,看官要問,那么姜水何在?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渭水注》中說,“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酈道元在這里明確說,姜水是今寶雞渭水流域的一條支流,
正因為炎帝誕生于今寶雞地區,所以歷史傳說,早在黃帝時代,寶雞地區就已經開始了對炎帝的祭祀。近現代以來,炎帝目前有五省六地之爭,說法最多的是陜西寶雞(主要根據是古人和原始史料記載,有炎帝祠考證)。另外四地分別是:湖南會同縣連山(主要依據是,炎帝也稱連山氏,這種看法是認為出生此地,或者在此地活動而得名);湖南株洲炎帝縣(有炎帝陵為證);湖北的隨州(主要依據是有神農井、神農宅,炎帝廟、炎帝神農氏等古建筑);山西高平(據說是有諸多的考古發現);河南拓城(據考古發現有炎帝活動痕跡),
炎帝作為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傳說色彩濃厚。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明了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翻土的農具,教子民種植糧食;他還帶領部落子民創造了陶器和炊具等生活主要用品,傳說他帶領部落與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從歷史記載中可以追尋到炎帝之身影,炎帝征戰、活動和勢力范圍是比較大的,很有可能在連山、株洲、隨州、高平以及拓城等地方活動過。
3、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發生在哪里?
關于諸葛亮躬耕地到底在今河南南陽,還是在今湖北襄陽?中國最權威的部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邀請國內的專家學者通過多方論證,早就給出了明確答案,那就是今襄陽隆中為諸葛亮躬耕地,并將此結論上報給了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中央電視臺聯合中科院歷史所共同拍攝的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中國通史》,片中講到諸葛亮這個人物時,特意到襄陽古隆中取景,并明確講到,隆中在漢末時屬于南陽郡,劉備在這里三顧茅廬,以誠心請出了臥龍諸葛亮,扶佐皇叔成就了三分天下之蜀國。
4、河南人的起源是哪里?
河南,黃河之南,環境優美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杰地靈四通八達,儼然就是中國的心臟,關于河南人的起源,這個要從考古學地理學生物學歷史學的角度去看待,主要是從歷史學的角度去看。眾所周知,華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國的來源地在哪里呢?就是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這一片大區域,先秦時期河南這里都已經很發達了,有一句話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農業文明在這里已經遙遙領先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