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國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了,銳減了80%多,損失人口8000多萬。有人說有6000多萬,有人說有一億,甚至還有人說有二億,眾說紛紜,各取所需,明末人口是個迷,現在大致估計在6000萬到一億,但是,清初人口只剩下1400萬。
1、崇禎時期人口有1.5億,而清初僅有6000萬,大量的人口損失如何造成?你怎么看?
畿南、潼關、揚州、嘉定、昆山、嘉興、江陰、四川、常熟、金華、涇縣、贛州、同安、平海、南昌、邵武、湘潭、同安、南雄、信豐、蒲城、曹州、汾州、大同、廣州、潮州、揭陽、永昌這些地方都是屠城的,可能大部分人都只聽說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實際上呢?遇到抵抗的城池基本都屠城了。“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盡屠戮,十存二三,
”“縱兵屠掠,遺骸十余萬”,“癸巳,郡城破,橫尸遍野收遺骸十余萬,作普同塔于葫蘆山”。”可喜屠廣州,孑遺無留;逸出城者,擠之海中,明末人口是個迷,現在大致估計在6000萬到一億,但是,清初人口只剩下1400萬。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養活1400萬人,御用文人把這稱為盛世,現在900萬的土地(有用的土地只有400萬),養活十四億人口,
2、明末清初的混戰死了多少人?
明末清初中華大地死了多少人?數量之多中國歷代王朝的更替就是一部部殺人的經典大戲,每次的戰亂,都會使人口數驟減,但是具體人口損失多少,其實是很難統計的。而關于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這段歷史,由于涉及到民族問題,很多人都很是關心,也愿意花心思去研究,其中有一種最為駭人聽聞的說法是:從明末李自成起義到清初吳三桂敗亡,期間混戰五十四年,達半個世紀之久。
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國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了,銳減了80%多,損失人口8000多萬,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人口銳減是一個公認的事實。但是具體損失了多少人一直是眾說紛紜,因為明朝人口的數量就一直是一個史學界爭論非常嚴重的問題,有人說有6000多萬,有人說有一億,甚至還有人說有二億,眾說紛紜,各取所需。
但是從清代歷朝官修史料的匯編《清實錄》的記載中可以了解到,在清世祖順治9年時,全國人口數只有1440多萬人,所以說不管是按照6000多萬或是按照一億的人口數來計算,明清的改朝換代,損失的人口都是以千萬計,比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損失的人口有過之而無不及。世界大戰,是整個世界的國家一起參與的戰爭,導致了幾千萬人口的損失,那么僅憑明朝與清朝兩國之力的戰爭何至于人口損失與世界人口損失不相上下呢?有人講中國人口的銳減全在了清軍屠殺的頭上,從公平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對的,
因為必須考慮各種災荒、明軍的殺良冒功、農民軍的屠殺以及各地草寇的屠殺等等。首先是天災,明朝在萬歷末年開始發生人口負增長,在萬歷43年,中國發生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旱災,不僅西北和華北災情嚴重,就連華中和江南地區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場災難中,餓死之人不計其數,此外進入崇禎時期以后,在明朝的北部又發生了嚴重的瘟疫,尤其是河北地區,人口下降嚴重。
除了這些天災,人禍更為嚴重,首先是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農民軍進行的屠殺,如果說這些人愛民如子,那完全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農民軍所到之處那些和明朝掛上邊的貴族、官吏、奴仆甚至商戶都沒有幸免,最后都被農民軍殺害,李自成在僅在山西地區就殺了各種貴族1萬多人,其他類型的人,也是不計其數。張獻忠陷成都后,更是下令屠城三日,
三日過了,停止大殺,仍然每日小殺百馀人以樹威。歐洲傳教士利類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圣教入川記》記載,張獻忠每日殺一二百,為時一年又五個月,累計殺人十萬,亦不算多,清軍一來,他就逃了,在大軍逃離成都前,更是對成都實行殘酷的“四光政策”,盡殺蜀人,從老百姓到軍隊家屬(老弱病殘)再到他部隊中的湖北兵、四川兵,最后連早期跟隨他出生入死的秦兵也在剮殺之列,剮殺后制成腌肉以充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