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三季稻就是一年在同一片稻田里種植和收獲三季稻,(2)華中雙季稻種植區(qū):長江中下游平原雙季稻單季稻亞區(qū)、川陜盆地雙季稻亞區(qū)單季稻亞區(qū)、江南丘陵平原雙季稻亞區(qū),(3)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種植區(qū):黔東、湘西高原山區(qū)單雙季稻亞區(qū),滇川高原嶺谷單季稻雙季稻亞區(qū),青藏高山峽谷單季稻亞區(qū),華北是單季稻。
有一季,有兩季,甚至有三季。單季稻這是一種水稻種植制度,水稻一年只種一次。雙季稻是一種水稻種植制度,即一年在同一片稻田中種植和收獲兩季水稻。同樣,三季稻就是一年在同一片稻田里種植和收獲三季稻。早在19世紀中葉,臺灣就種植了三季稻,并傳入mainland China南嶺以南的一些地區(qū)。秈稻的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0℃的始期與≥22℃的終期之間的天數,下同)為212 ~ 253天;粳稻(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10℃的初始階段與≥20℃的最終階段之間的間隔天數,下同)為235 ~ 273天。水田主要分布在河流、平原和丘陵谷地,適宜雙季稻生長。安全生長期:秈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種植高度上限為海拔1800 ~ 2400米。大部分地方一年只種一季稻,主要病蟲害是白葉枯病和二化螟。今后要改善灌溉條件,增加復種,改良土壤,改變輪作習慣。
中國水稻研究所主持的中國水稻種植區(qū)劃將全國分為六個水稻種植區(qū)。(1)華南雙季稻種植區(qū):包括福建、廣東、廣西和臺灣平原的丘陵雙季稻亞區(qū),云南南部的河谷盆地單季稻亞區(qū),邛崍和臺灣平原的多熟雙季稻亞區(qū)。(2)華中雙季稻種植區(qū):長江中下游平原雙季稻單季稻亞區(qū)、川陜盆地雙季稻亞區(qū)單季稻亞區(qū)、江南丘陵平原雙季稻亞區(qū)。(3)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種植區(qū):黔東、湘西高原山區(qū)單雙季稻亞區(qū),滇川高原嶺谷單季稻雙季稻亞區(qū),青藏高山峽谷單季稻亞區(qū)。(4)華北單季稻水稻種植區(qū):華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亞區(qū),黃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亞區(qū)。(5)東北早熟單季稻水稻種植區(qū):特別是黑吉平原河谷早熟亞區(qū)和遼河沿海平原早熟亞區(qū)。(6)西北旱區(qū)單季稻水稻種植區(qū):北疆盆地早熟亞區(qū)、南疆盆地中熟亞區(qū)、甘寧晉蒙高原早中熟亞區(qū)。
3、水稻的種植期各地水稻種植時間也不同,有的一季收獲一次,有的兩季收獲一次。華北是單季稻,一季稻的播種期必須在清明前種植,4月底5月初移栽(有條件的也可以在谷雨中移栽)。東北早熟單季稻的播種期在4月份左右,中國北方雙季稻生育期一季104天,二季87天。一般都是早熟品種,避開冬天。在華北種植雙季稻,需要培育超早熟品種,第一季,陽歷4月中旬育秧,8月初可收割,約需104天。第二季,水稻一般是一邊收割一邊移栽,不冷凍收獲;以南方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例。早稻在4月中旬播種,5月初移栽,7月下旬收獲,隨后立即移栽晚稻(稱為雙搶),一般來說,它必須在秋季開始前完成,并在10月下旬至11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