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改回徽州,這個討論由來已久,這已經不是民意一廂情愿的事了,已成了官方行為,也就是說是省里和黃山市領導有沒有這個想法提上日程的事。雖然各有利弊,最終取決于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沒有促進作用我不是政務人員,只是鄰省普通的公民,只能說一下自己的見解,可能有不妥,望涼解,徽州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
改名黃山,隨著時間的推延這些徽州文化漸漸淹沒在黃山美麗的風景中黃山是天設地造、鬼斧神工,是大自然的恩賜,而徽州的歷史與人文氣息像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書、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筑、徽菜、新安畫派等等,可能還有很多。是古老的徽州人智慧與心血的結晶,是幾千年文化的積淀的結果,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一個地區與城市只有文化振興了,才能真正稱得上旅游城市。而對于旅游產業來說,它卻是一扇窗,讓人們在眺望窗外的同時,產生對生活的感悟,進而是對文化的理解與向往,兩者完美的結合,才能持久、健康地帶動其它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改名徽州或許能讓人產生當地文化的聯系,但已經不是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復名徽州能把古徽州多元的文化精髓弘揚廣大?讓更多五湖四海的人去了解和研究,來黃山不但欣賞與世一絕的美景,更有燦爛徽州文化的熏陶,真正實行旅游+,
3、黃山市改名徽州好嗎?
我認為好。徽州改名為黃山的三十多年,徽州文化毀了大半,徽州文化與藏文化,敦煌并稱三大地域文化,有著完整的體系,而如今,徽州從地理上被分割,徽文化沒落之快令人害怕,如今其影響力已遠不如藏文化與敦煌,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歷史原因造成的地理分割已經無法挽回,而徽州改成黃山更是一個“敗筆”,多年前,小平同志登黃山,發表黃山談話,并說“要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黃山要成為最富的地方”,經濟落后的徽州地區迎來了一次大變革,為了打好黃山的旅游牌,將徽州改名為黃山,而這時的人們看到了改名帶來的福利,卻沒有想到改名給徽州的沉重的打擊——現在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孩子,有多少知道家鄉的繁榮文化與深厚底蘊?這些年當局開始察覺徽文化的重要性,開發黃山的同時也帶著開發徽文化,圈養起古民居,大力開發鄉村旅游,可大多數浮躁旅客,只留戀那粉墻黛瓦的煙雨江南,不注意這背后的千年滄桑,是啊,連徽州人自己都快遺忘的文化,又有什么資格要求外鄉人去了解接受呢?徽州,真的就在眼前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