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大運營商能把服務做到第一,有多少人愿意轉網。嘴上抱怨,痛斥移動,揚言要“攜號轉網”的移動用戶,最終估計轉入其他運營商的并不多,如果幾大服務商把服務做好,可能轉網的人就更少了,攜號轉網開始,3張移動卡的兩張順利拿到攜轉碼,最老的一張查到n年前開通集團服務還有和校園營業廳取消不了,看他們現場打申請報告,就回家等回復,在三天上移動回話可以轉網了,6號到電信辦理入網的有5元可選,10號辦的兩張最低資費就只有19元的選擇。
1、有沒有人辦理過攜號轉網?怎么樣?
昨天剛攜號轉網,移動的轉電信,現在三家運營商都可以攜號轉網,前提是符合轉網條件,第一編輯短信cxxz#姓名#身份證號碼到相應服務商查詢,如果符合就可以繼續辦理。不符合就是協議未到期或者綁定了相關業務,需要取消才可以,然后再得到相應授權碼直接到需要轉到的營業廳辦理就可以了,記得帶上身份證哦!轉入是整點整時算的,銀行卡,支付寶等不受影響。
2、最近網上熱議“攜號轉網”,有沒有人是“聯通或電信”用戶要攜號轉網入“中國移動”?
感謝您的閱讀!嘴上抱怨,痛斥移動,揚言要“攜號轉網”的移動用戶,最終估計轉入其他運營商的并不多!我們部門21個人,其中使用移動的占80%,20%使用的是電信,沒有人使用聯通,即使我周邊的朋友,也幾乎沒有人使用聯通,雖然聯通給出了多種優惠,甚至于和多家企業合作推出王卡、米粉卡之類的優惠套餐,可是使用聯通的確實是寥寥無幾。
我曾經詢問過我周邊的朋友,會不會從移動轉到電信或者聯通,可是即使心里不喜歡,也不愿意轉網,他們這樣告訴我:因為移動的信號更好一些,而且是使用習慣了,雖然資費貴一點,但是攜號轉網比較麻煩,還要跑營業廳,著實不愿意花費這個閑工夫,相反,有些使用電信的同事告訴我,之前就是從移動轉到電信的,如今讓他們轉網也不愿意,因為辦理了寬帶,而且堅信電信的寬帶比移動的寬帶要好的多。
其實,雖然慣性使然,實際上,移動可能是影響最大的一個,畢竟它現在的消費者最多,在一份調查中,截止2018年12月,移動的用戶為9.2億,這么大的用戶量,有多少是穩定用戶呢?因此,移動在今年5月1日起,進行了“查網齡送流量”活動,編輯2019發送10086,獲贈1-10G不等的流量,這對于移動老用戶來說,確實是一件利好的事情,而且也確實對于移動的歸屬感有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移動的壓力也不小,在聯通和電信屢屢出招的情況下,比如在無限流量套餐下,移動的任我用套餐20GB是128元;而聯通的冰神卡只要99元。而且在語音資費下,移動是0.19元每分鐘,而電信和聯通是0.1元每分鐘,資費是讓移動廣受詬病的主因。可是,移動的信號優勢,基站廣等等方面,又促使了移動能夠保持很大的優勢!,
3、大家對攜號轉網怎么看?如果三大運營商能把服務做到第一,有多少人愿意轉網?
大家對攜號轉網怎么看?如果三大運營商能把服務做到第一,有多少人愿意轉網?三個服務商都是并列第一,其實現在也差不多是這樣,總有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所以綜合起來都是并列第一。但這樣不還是有很多用戶要想轉網么?所以服務做到好,還要消費透明、用戶知情與同意、及時解決問題等,這些做好了可能轉網的人并不多,從目前攜號轉網情況來看,大規模轉網并沒有發生可能也不會發生,只是在試點城市中中國電信稍微占據了優勢,流入最多,而中國移動卻是流出用戶最多的。
但從絕對值來看,攜號轉網用戶數量并不多,從試點以來到今年10月底,全國累計才只有305萬人次攜號轉網,為什么才這么少?并不是用戶對三大運營商都很滿意,而是幾家都差不多,任何一家運營商有優點但也有不足點。比如移動財大氣粗,信號能達到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每一個角落,可消費不透明、服務態度差等相當突出,中國電信相對較為平衡,但資費同樣較高、消費不透明也同樣存在。
而聯通服務態度較好、資費也較便宜,可經常在鬧市區辦公室里都沒有信號接不到電話,讓人真的也抓狂,所以并非用戶不愿意轉,而是擔心從一個坑跳到了另一個坑兒,干脆就不轉了,先觀望一段時間再看。當然還有部分是被運營商這樣條款那樣條款限制著,沒法兒轉,如果幾大服務商把服務做好,可能轉網的人就更少了,從目前來看,如果運營商能夠把基礎設施建設得更好、消費更為透明、用戶知情、沒有強制或不明原因的資費變更、服務態度更為柔和并且更為細致等,當然如果資費差異也并不大,那么用戶也就沒有人愿意去折騰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