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淡水魚確實無法在海水里生存,但為什么長江口沒有大量漂浮的死淡水魚呢?
有個問題需要糾正一下,長江干流有葛洲壩、三峽大壩的攔截,再加上中下游地勢相對平坦、河道較寬,水流流速大為降低,活魚不可能被江水直接沖到海里。
全球水電基地、航運物流的大通道:三峽大壩
相反,在滔滔的江水中魚兒更喜歡逆流而上,因為這時候水中的含氧量最大,它們游得更加歡暢。并且魚兒逆流而上的能力超乎人們的想象,例如北美洲的大馬哈魚就有跨越海洋、飛躍低矮瀑布的“本領(lǐng)”。
然而,地球上除了內(nèi)流河湖外,外流河湖都與海洋相通,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就形成了一種廣鹽性魚類,主要分為滲透調(diào)節(jié)型和滲透適應(yīng)型兩種。而通過字面意思也不難理解,魚兒通過自身機能的調(diào)節(jié)或者適應(yīng)滲透壓,以滿足不同鹽度的生存。
大馬哈魚洄游
不過,即便是廣鹽性魚類,其自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或者適應(yīng)能力只能在一定的含鹽量范圍內(nèi)進行,因此這類魚主要在含鹽量較低的近海、或者有洋流經(jīng)過、蒸發(fā)量較小的海域生存。
據(jù)初步統(tǒng)計,長江流域一共有424種魚類(其中有183種特有魚類),既有常見的“四大家魚”草魚、青魚、鰱魚、鳙魚,也有“長江三鮮”的河豚、鰣魚、長江刀魚,還有鲇魚、鮰魚、鱖魚以及胭脂魚、中華鱘等。由于葛洲壩、三峽大壩的建設(shè)、過度捕撈、“黃金水道”繁忙的航運以及水體污染等,一些魚類的生存和產(chǎn)卵場的環(huán)境都遭到了破壞,自然存在的野生群體數(shù)量急劇減少瀕臨滅絕,2006年白暨豚被認定為功能性滅絕,2019年12月23日長江白鱘也被宣布滅絕......
長江刀魚
“千斤臘子萬斤象”,曾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長江里如今最大的魚類中華鱘,是一種海河洄游性魚類,也屬于廣鹽性魚類,它們往返于淡水和咸水水域之間,在長江上游水流湍急、水溫較低、水質(zhì)較好以及江底多礫石的四川宜賓等河段產(chǎn)卵繁殖,在魚、蝦及各種軟體動物豐富的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等淺海區(qū)域生長,但是葛洲壩的修建卻斬斷了它洄游產(chǎn)卵的生命線。
4. 湖北省地圖高清版下載
湖北的省會是:武漢市
特殊的文化底蘊: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同時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fā)祥地。
特色:武漢是一座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一草一木、一屋一椽,無不帶著歷史文化的印記,其人文景觀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
【武漢】:
武漢隸屬湖北省,簡稱“漢”,俗稱“江城”,位于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區(qū)的中心城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yè)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湖北省省會。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jīng)113°41′~115°05′。
東漢末年,江北先后稱曲陽縣、沌陽縣、漢津縣、漢陽縣(606年),江南先后稱汝南縣、江夏縣(589年)。1927年元月,漢口、武昌合并為武漢市,劃為京兆區(qū)。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武漢市正式建置。1954年6月改為湖北省轄的省會城市。
全市土地面積8569.1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833.84萬人(2016年),轄13個行政區(qū)、5個功能區(qū),擁有黃鶴樓、東湖生態(tài)旅游區(qū)、木蘭文化生態(tài)旅游區(qū)等。
【風景名勝】:
武漢是首批 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每年舉辦 武漢國際旅游節(jié)。武漢自然風光獨特,四季氣候分明,擁有其他大都市罕有的166個湖泊和眾多山巒。武漢的人文景觀具有濃郁的 楚文化特色。
2014年,接待國內(nèi)旅游者19126.75萬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170.57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1949.46億元。其中,國內(nèi)旅游收入1892.06億元;國際旅游收入9.34億美元。
截至2015年,市內(nèi)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 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3家,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14家。
5. 湖北省地圖高清版大圖 放大圖片
湖北省周邊省份有重慶市、陜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南省毗鄰其中重慶市與湖北恩施自治州、神農(nóng)架林區(qū)相鄰陜西省與湖北神農(nóng)架林區(qū)、十堰市相鄰河南省與湖北襄陽市、隨州市、孝感市、黃岡市相鄰安徽省與湖北黃岡市相鄰江西省與湖北黃岡市、黃石市、咸寧市相鄰湖南省與湖北荊州市、宜昌市、恩施自治州相鄰
6. 湖北省地圖高清版大圖 最新版宜昌市地圖
宜昌在長江的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