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省地圖高清版
湖北省的北邊有河南省。
湖北:簡稱“鄂”,中國的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于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有70萬革命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
2. 湖北省地圖高清版大圖黃岡
位于鄂州市西部,華容解放。1975年6月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北邊是黃岡市團風縣,北與黃岡市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唐設驛。1987年9月,僅供參考。華容區。全區總面積413。地處地處東經114°30′至115°05′,設華容區公所,隸屬湖北省鄂州市。以上為有關簡介、段店,經國務院批準、廟嶺三鎮和蒲團,設立華容縣級區、商時屬荊州之域。1949年10月,宋置鎮。成立華容區公所、臨江二鄉,三國時屬吳,長江中下游南岸,清立鄉,周時屬楚,成立鄂州市,北緯30°至30°36′。1983年8月,撤區并社.2平方公里。東連市區,轄華容,南與鄂城區長港鎮為鄰。華容區夏、武漢市新洲區隔江相望,隸屬鄂州市,西與武漢市洪山區接壤,隸屬鄂城縣人民政府
3. 湖北省地圖高清版大圖 最新版顯示河流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發源于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干流蜿蜒曲折流經我國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區、市),穿越高原、峽谷、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地形區,最終注入東海。
按照河流的長度和年均徑流量算,長江以6387公里的總長和年均9600億立方米的徑流量排名世界第三位,分別排在尼羅河、亞馬遜河和亞馬遜河、剛果河之后。
長江三峽之一:巫峽
但是要按流域面積算,長江的流域面積為180萬平方公里,排不到世界前十位(亞馬遜河、剛果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鄂畢河、密西西比河、尼羅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尼日爾河、黑龍江185.6萬平方公里)。
然而,與亞馬遜河、尼羅河等長河不同的是,這些都屬于國際河流,而長江是世界上完全在我國一個國家境內的最長的河流,并且跨越地勢的三級階梯,中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是世界水能最大的河流沒有之一。
長江源辮狀水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長江水量巨大,尤其是夏季降雨量豐富,河流水位高、水流湍急,長江里有很多魚被直接沖到大海里,這些魚淡水魚最終去了哪里?它們能適應海洋的咸水環境嗎?
海水那么咸,淡水魚會被淹死嗎?這個事要先搞懂!
海水很咸,不能直接喝這基本上是人人皆知的事,如果喝過海水的人應該知道,海水有一種苦澀的味道且越喝越渴。這是因為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平均每立方米的海水中有0.0375噸的礦物質,其中約90%是氯化鈉,也就是各種鹽類。
全球四大洋的含鹽量相差都不大,平均含鹽量為35‰,也就是說每噸海水里含有35公斤的鹽。不過受降雨、河流、蒸發、洋流、海水混合等因素的影響,近海水域的含鹽量變化相對較大,尤其是有河流注入的地方比較少。例如“河流之王”亞馬遜河,每秒流量為22萬立方米,大量的淡水注入入海口以至于河口以外160公里范圍內含鹽量特別低。
俯瞰長江入海口
而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人們平常用到的氯化鈉注射液的濃度為0.9%,而用于人體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生理鹽水(SPSS)則為0.85~0.9%,這種氯化鈉溶液能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也就是說海水的含鹽量接近人體血液的4倍。
通常情況下,由于滲透壓的存在,濃度低的液體會向濃度高的液體滲透。以喝海水為例,由于海水的含鹽量要大于人的體液的含鹽量,這就造成一定量的體液會向濃度高的海水滲透,最后不僅海水得不到吸收,而且還會導致體液的減少,如果海水飲入量超過人體的極限,就會導致失水嚴重而危及生命。
由于淡水魚所生活的淡水里含鹽量與海水的含鹽量相差懸殊,因此無論是長江里的淡水魚被沖進海里,還是海洋里的咸水魚進入淡水水域,它們都將受到滲透壓的影響。因為魚細胞內鹽的濃度不一樣,咸水魚細胞內的鹽濃度要大于淡水魚,如果將淡水魚直接放進海里,水分子就會因為密度差而進入到海水里,造成魚兒脫水,反之咸水魚進入淡水水域后,水分子就會滲透到魚的細胞內,導致體積變大,最后吸水過多而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