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重慶市江津區政府采購網官網招標公告
近日,我市出臺《雅安市“強工業”2021行動方案》,合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工業運行調度行動
深化“周監測、月調度、季盤點”工作機制,堅持“沉下去調查研究、走出去尋找合作、靜下來謀劃長遠”,加強與統計、稅務、電力等單位溝通協調,精準研判、有效應對,努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進一步完善通報制度,按月通報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及排名,落實項目建設紅黑榜激勵制度,傳遞壓力、激發動力,在全市工業戰線形成比學趕超、各顯神通、奮力爭先的工作局面。
重點行業提升行動
落實市領導聯系指導重點產業工作機制,實施重點產業“一方案、一清單、一圖譜”,及時協調解決重點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不斷夯實“1+4”現代工業體系加快發展的支撐基礎。
工業投資促進行動
將與經濟和外事局等部門聯動開展“招商攻堅行動”,狠抓“頭部企業”招引,繪制產業鏈圖譜,大力引進產業鏈上的缺陷和可延長的關鍵項目,帶動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形成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在全國、全省舉足輕重的“拳頭”產業鏈。
抓好《四川省促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若干政策措施》落實,開展技術改造投資服務專項提升活動,加快全市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實施重點項目“一對一”和“直通車”跟蹤服務,定期調度重點地區、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完成省級重點項目年度投資任務。
創新驅動發展行動
持分類管理,持續推進創新發展,實行企業中心、市級中心、省級中心(示范)、國家級中心(示范)梯度培育,鼓勵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示范引領,標桿帶動良性梯度發展,逐步建立縱向創新體系。力爭全年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以上。
持續實施“萬企上云”行動,全年新增上云企業300家以上。聚焦先進材料、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等行業開展數字化行動,通過數字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競爭力。
下沉服務企業行動
幫助緩解企業成本壓力。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保障中小企業款項及時支付,持續加大違規涉企收費整治力度,堅決制止各類加重企業負擔的違規行為。
圍繞中小企業現實需求,積極開展各類服務中小企業的公益性培訓。
大力開展“用工解難行動”,每季度開展1次企業用工需求及勞動者就業需求摸底調查,建立企業用工及勞動者就業需求臺賬,實現人力資源供求信息動態管理。
發揮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優勢,對企業招聘和勞動者求職供需雙方進行精準畫像、自動匹配、智能推送,實現“人找崗位”與“崗位找人”的雙向互動服務。
拓寬企業招聘信息發布渠道,繼續開展人力資源現場招聘、送崗下鄉和外出招聘等各類招聘活動,實現人崗有效對接。支持我市職業技術院校優先與我市企業加強校企合作,圍繞我市產業體系需要設置相關專業,培養更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優先在本地就業。
強產業鏈龍頭企業,探索建立“領航”“頭部”“鏈主”等企業庫。推動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支持大企業采購中小企業產品(服務)。實施中小企業能力提升計劃,鼓勵創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排資金對升規入統企業進行獎勵,力爭全年新升規工業企業25戶。
雙圈產業協同行動
加強與重慶市兩江新區、江津區的產業對接,積極主動參與成渝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分工,在先進材料、汽車制造、氫能和大數據等領域,推動與重慶、成都地區形成產業配套、協作共贏的發展格局。大力推進合作園區建設,支持雅安大數據產業園與重慶仙桃大數據谷共同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支持成雅工業園區打造承接成渝地區產業轉移示范基地。按照全省統一安排部署,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高峰論壇。
發展載體培育行動
深入實施重點特色園區培育發展行動計劃,堅持“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堅持規劃引領、集群培育、創新驅動,促進產業園區從功能單一的生產型園區向功能復合的產業發展平臺轉型,園區服務能力從簡單的招商服務向完善產業生態升級,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承載力強的重點特色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