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常萍老師)此前曾有報道,河南大學的常萍老師任教期間不出書、不發論文、不申報職稱,只專注教學。像上文的常萍老師、晏才宏老師,其人可敬,其行也沒有必要當做標桿,這就是專家組參與評價教師績效的意義所在,類似的還有上海交大普通講師晏才宏老師,不久前《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規定“確保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因此不論你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教授,你都應該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書育人。
1、某大學按綜合評價給教師發績效工資,對此你怎么看?
我是小學教師,我斗膽來說說自己的一孔之見吧。我認為這個三方評議的方案比較全面合理,題主沒有給出三方的權重,我再大膽給個建議:學生評價的權重應該大一些,比如50%;專家次之,可占35%;同行的權重最小,15%。之所以讓學生評議占半壁江山,是因為大學生畢竟大都是成年人,他們已經具備了理性、客觀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工作態度以及師德師風,他們是最直接的感受者和觀察者,也可以說學生的評價具有不可替代得“權威性”,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久前《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規定“確保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因此不論你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教授,你都應該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書育人,(河大常萍老師)此前曾有報道,河南大學的常萍老師任教期間不出書、不發論文、不申報職稱,只專注教學。
雖然她直到退休仍是講師職稱,卻廣受學生的贊譽,課堂堂堂爆滿,被稱作“口碑教授”,類似的還有上海交大普通講師晏才宏老師。他2005年死于肺癌,由于他教學水平高超、師德高尚,去世三天內,交大BBS上竟發表了學生千余篇悼念文章,“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像這樣一心撲在教學上且廣受學生贊譽教師,現實中他們職稱低、薪酬差,現在還不該通過“績效工資”的形式予以合理補償嗎?相反,有些大學教師信奉“教學是公家田,科研才是自留地”,干私活賣力,教學敷衍,
比如最近被曝光學術不端的南京大學教授梁瑩就是這樣:早退,課堂上玩手機,在課堂討論時吃零食,18周的課時,五六次沒有到堂當然,大學畢竟與中小學不同。它不僅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而且也應該是科研的基地,因此,教師的學術研究和教學應該是二馬并馳不可偏廢。像上文的常萍老師、晏才宏老師,其人可敬,其行也沒有必要當做標桿,這就是專家組參與評價教師績效的意義所在,
至于同行評議,雖應有一席之地但權重不宜過大。在我們這個人情超級大國,這種評議有多大的客觀性和可信度,大家都應該心知肚明,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其實也在思考怎樣對中小學教師的績效進行客觀評價。我聽說某地的做法是吃大鍋飯,二一添作五、見者有份,這表面看起來這屬于一團和氣皆大歡喜,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您那里有較為科學的方案嗎?歡迎留言賜教,
2、教師一輩子不評職稱會怎么樣?
我有一個辦公室同事,也是一直看淡職稱,從沒有申報過,他九二年從大專畢業參加工作,現在工資三千多,幸而夫人經商,否則不要說供一家老小,自己都沒有辦法養活,肉價三十了!而另一同事,九九年上班,一三年進中一,工資比他多近千,四千二百左右!這只是一般例子!更不要說高級職稱了!我一同學進了高級,現在工資比我多一千多!雖然說剛開始多四百左右,但每次調資都要多,結果現在多一千多!說起都是淚呀!而各大學校,占據高級職稱的要么就是領導,要么就是和領導走的近的人!所以,建議取消職稱!以工齡計算!。
3、30年不評職稱的教師,是怎樣的境界?
不是不評,是評不上的無奈之舉!職稱的評定有各種各樣的評比標準,最可怕的不是這些標準而是年年都在変化的標準!在一年年的評定無望的情況下試問不放棄又能如何呢?你們了解他內心的無助與絕望嗎?30年不得以放棄,有多么的心灰意冷,可是良心又不允許他放棄教學工作,秉承著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完成自己熱愛的工作卻得不到認可是件多么悲哀的事情!這個只有悲傷不值得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