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醫院需要介入科,而是病人需要介入治療。一般二甲及二甲以上的醫院都會設置介入科的,介入科是醫院最新興起的一個科室,主要是做介入治療工作的,一般分為血管性介入、非血管介入、神經介入等,包括檢測和治療兩個方面,但這項技術的操作難度大,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到全國各省市的普及工作。
1、醫院為什么會有介入科?
不是醫院需要介入科,而是病人需要介入治療。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醫療質量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很多患者不再希望開刀,而很多大手術也只需介入治療,隨治隨走,具有微創、術后并發癥小、費用少、恢復快等優點,目前很多臨床科室開展了介入治療,也是應運而生!科普一下,介入治療病種。1.腦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2.腦動脈狹窄和頸動脈狹窄;3.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4.全身動脈和靜脈的血栓性疾病,5.肝癌,肺癌,肝血管瘤,6.肝腎囊腫,7.子宮肌瘤,子宮輸卵管再通?。。?!8.肝硬化脾大,消化道出血,頑固性腹水!!!9.下肢靜脈血栓,下肢動脈狹窄,
2、什么樣的醫院會設置介入科?
一般二甲及二甲以上的醫院都會設置介入科的。介入科是醫院最新興起的一個科室,主要是做介入治療工作的,一般分為血管性介入、非血管介入、神經介入等,包括檢測和治療兩個方面,但這項技術的操作難度大,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到全國各省市的普及工作,另外嗨喲一個原因是,到目前為止制作介入器材的技術我國還不太完善只能靠進口,進口的器材只有二甲及以上的醫院才有。
3、介入科醫生會看核磁和CT嗎?
我就吃了這個虧,他們根本不看。我核磁共振檢查肝臟兩個瘤子,帶片子去介入手術。手術前我跟醫生說,核磁共振片子在這里,你們需要研究一下吧?他們說,我們知道,根本沒有看片子就開始手術了,結果就發現一個一個瘤子。下了手術,我問兩個瘤子都處理了吧?他們說就發現一個,是不是核磁共振弄錯了,這樣我也非常疑惑。
回到病房,主治醫生也沒有辦法解釋,(這里主治醫生是內科,介入沒有門診僅僅是手術室)一個月后第二次介入,我請主治醫生找主刀想想辦法,因為這次介入前又做了核磁共振,顯示是兩個瘤子,比較第一次介入幾乎沒有變化,而且甲胎蛋白也沒有變化反而在要第二次介入前升高了。萬幸的是這次介入醫生找對了,
干凈利索,每個步驟提前告訴,難受有思想準備。也當場發現兩個瘤子了(兩個瘤子一個在肝主動脈,一個是腸系膜動脈),后面甲胎蛋白也是成倍下來了,34/17/8,總結兩次介入過程,肝介入就是流水線,根本不看核磁共振,上來就干,半小時左右結束。顯影一打,看見幾個就是幾個,管你什么核磁共振還是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