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水達標的KPI又全部扛在終端的污水廠身上。我身邊有幾個在污水廠和者污水站工作的朋友,他們經常會有一種工作焦慮,怕水出超標,有時候上級說要來檢查,他們好幾天都睡不著覺,甚至不敢睡覺,污水廠再精良的設計和專業的運維也抵不住上游的這種胡搞,污水運維,一塊燙手的山芋以前,大的環保公司,是很不重視污水運維的,也就是你說的污水處理廠運行這個事兒,大家一股腦的跟風PPP,結果呢。
1、許昌建筑垃圾處理在哪里?
許昌城西有建筑垃圾處理廠,可以實現變廢為寶資源利用,而且許昌的建筑垃圾收集率和利用率都是全國有名的。南方路機在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這一塊是挺專業的,他們公司有高效穩定的設備和專業的系統工程,能夠給我們提供完善的整體解決方案,非常符合實際運用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完全能夠達到國家環保要求,你可以試著找他們公司了解清楚。
2、在污水處理廠做運行有前途嗎?
污水運維,一塊燙手的山芋以前,大的環保公司,是很不重視污水運維的,也就是你說的污水處理廠運行這個事兒,大家一股腦的跟風PPP,結果呢?跟風PPP的企業死了一大堆,反倒是悶聲搞污水運維的民企活了下來,最近的例子,就是安徽的國禎環保,更是憑借污水運維的一技之長,加入了三峽集團長江流域治理的主戰隊。但為什么之前整個行業對運維的重視并不高?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1.不被需要的運維污水運維能力為什么不受重視?有個挺主要的原因,講起來其實有點尷尬:因為,不需要運維,
不少非業內的朋友可能會困惑,什么?不需要運維!沒錯,很長期間以來,環保行業的很多項目是沒有運維這一說的。以污水行業為例,據不完全統計,超過62%的工業廢水處理設施是沒有全產運行的,超過79%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是壓根就沒有運行過的,就連不少三四線城市的城市污水廠也是半運行狀態或者不達標運行狀態,政策和監管的不到位,導致了工程導向的行業發展模式。
項目建設完成,出水調試達標后,環保工作就做結束,至于后面能否穩定運行,持續達標排放,沒人想關注,甲方怕持續運行燒錢,環保公司擔心持續運行會露餡。在這種大環境下,誰會想著做運維的生意呢?運維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大家的精力都放在了工程上,反正是一錘子買賣,做起來也省心。2.冤大頭污水廠上面講到了很多項目壓根就不需要運維,那對于需要運維的項目,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結果更揪心,
凡是上運維的地方都是監管狠“到位”的地方。為什么要在“到位”二字上加上引號,因為是表面上的到位,非實質上的到位,我身邊有幾個在污水廠和者污水站工作的朋友,他們經常會有一種工作焦慮,怕水出超標,有時候上級說要來檢查,他們好幾天都睡不著覺,甚至不敢睡覺。不可控因素太多了,總有種小命由天不由我的感覺,為什么?因為他們是做末端環節治理的,控制不了上游來水,偷排、亂排現象太嚴重。
污水廠再精良的設計和專業的運維也抵不住上游的這種胡搞,但出水達標的KPI又全部扛在終端的污水廠身上。制度和治理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強行上考核體系,只能是誰干活誰背鍋,所以沒人愿意關注運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運維能力被低估業就成了必然會發生的事。那污水運維,從燙手山芋到兵家必爭之地,都經歷了什么呢?開頭提到了國禎環保的例子,他們就是押注污水運維業務的受益者,
當然還有更多環保公司開始重視運維業務,比如北控水務兩年前就已經明確運營驅動的戰略。相信不少朋友心里會有個疑問,為什么曾經的燙手山芋,如今卻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其實這里面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被破選擇的結果,為什么說是被迫選擇的結果?因為沒錢。錢不夠,有時候還真是件好事,開頭提到的那位廣東的朋友告訴我,要不是因為前兩年公司的錢不夠,他們也一定會栽進PPP的坑里,誘惑實在太大了。
如果有錢去砸項目,誰還會去選擇干運維這種苦活累活難活,二是治理需求和服務的轉變。以前是治理,換句話說主要是工程導向,我幫你建一個污水廠或者幫你搭建一套工藝,就完事了,現在不同了,甲方的要求變了,他們會直接問你要結果,而且是持續的結果,這就要求環保公司的技術和服務都要過硬,能夠建立自己的運維能力,為業主輸出持續的服務變得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