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板面是不是骨頭湯我還真想吃出來。我對傳統牛肉板面的做法進行了改良,下面分享給大家試做,中午正好看到他們煮羊肉的過程,這一塊羊肉47斤,廚師已經處理過了,切過了,估計是為了入味,燴面和好面后,必須要用油養著,這點跟新疆的拉面和皮帶面很像,而太和板面則需要撒干面。
1、太和羊肉板面怎么做好吃?
家面館主營羊肉面,據介紹,這些羊肉都是大清早去采購的,專門有人負責采購,都是優質的羊肉,回來就要煮一鍋,中間又要一鍋,傍晚還要再來一鍋,一天要煮3過。中午正好看到他們煮羊肉的過程,這一塊羊肉47斤,廚師已經處理過了,切過了,估計是為了入味,他們為了讓顧客吃得放心,廚房就在顧客面前,每個顧客都能看到他們是怎么做的,加了什么東西。
2、牛肉板面能不能在家做出來?怎么做?
我來教你做臺北最著名,臺式牛腩:牛腩,牛腱,牛筋,接5:2:1配制,切成二厘米塊,下冷水中燒開去浮沫,去盡血水撈出下冷水中沖30分鐘,挑出牛筋另放一邊,鍋中下色拉油燒七成熱,把腌好牛肉下鍋中炸金黃色(牛腩,牛腱沖冷水后用蒜茸,沙司拌均腌二小時)撈出,鍋中留油下整個蒜米老姜八角桂皮陳皮炒香下豆辨炒出紅油,后下洋蔥塊炒出洋蔥香味后下點黑胡椒碎,加炸好牛肉翻炒用老生抽味精雞粉調味加入清水淹蓋住牛肉為止,再下入冰糖100克香葉5片,保雨爾牛肉汁一勺,牛肉清湯粉100克。
3、你覺得安徽太和板面與河南燴面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小編河南人,酒廠在安徽,兩種面都經常吃,回答這個問題再好不過,表面上看,兩種面都是手拉扯出來的,形狀也一樣,但區別還是很大的。燴面和好面后,必須要用油養著,這點跟新疆的拉面和皮帶面很像,而太和板面則需要撒干面,燴面和板面,和面時候應該是都有鹽,要不然既拉不開,也不會那么筋道。還有湯,河南燴面基本都是以羊肉湯煮面,講究湯鮮面筋肉爛,
太和板面是不是骨頭湯我還真想吃出來。不過呢,面下好后他們會澆上制好的一種鹵,就是飄著一層油,里面有辣椒的那種,反正我沒次不想吃太多油,都讓他們把油撇開再來湯。不過人家說了,沒有那個油,味道就會打折扣,提到板面的那個鹵,不得不加幾句。因為那個鹵似乎是萬能的,無論是吃燙菜,還是雞爪羊蹄或者是其他小菜,毫不例外的要加點鹵,
我還跟經常去吃面的那家老板開玩笑,說你這個通用型的鹵配方能不能學學。配菜也有區別,燴面里面比較多的是有粉條,海帶,香菜和變蒜,這是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有的有這個沒那個,有的還有芝麻醬。當然了,上面幾片肉是標配,板面則是根據季節變化配的菠菜或者上海青,這個無需過度解讀,無非就是經濟決定的,哪個便宜用那種青菜。
4、如何制作牛肉板面?
答:東方美食專家支招——牛肉板面是源自安徽和河南新野的特色小吃,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譽周邊。后來由于其口味獨特,被迅速傳入各地,我對傳統牛肉板面的做法進行了改良,下面分享給大家試做:步驟1熬油、制臊子1.鍋內加入熟豬油、牛油各5千克,色拉油7.5千克,油溫升至150℃時,先放入香葉7克、花椒15克、小茴香10克、丁香5克,小火熬出香味,濾出香料,然后下入小料(蔥1千克,姜塊300克,胡蘿卜條200克)熬制5分鐘,再下入香料(八角25克,桂皮15克,良姜、砂仁、木香各5克,白芷、草果各3克,肉豆蔻、甘草、白豆蔻各2克,紅豆蔻4克)熬至香料味非常濃郁時濾出料渣,把油分開兩等份(一半做辣油,一半做不辣的)。
2.將河南新一代辣椒2.5千克放入一半料油中,小火慢慢加熱,待辣椒快要變焦黃時(取出500克辣油用來制作湯鹵),再放入牛肉丁(大小在1厘米)1.5千克,待牛肉快熟時加入郫縣豆瓣醬450克、番茄醬200克,小火慢熬40分鐘即成肉臊子,步驟2制湯鹵1.取熬好的辣油500克、牛骨清湯1.5千克倒入大鍋內加熱,開鍋后加入鹽30克,味精、雞精各50克,適量白胡椒粉、孜然粉(根據當地的口味添加)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