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在農村老人去世,每家每戶都要去那吃飯。至于說仁義錢,按我的理解應該是所謂的香火錢吧,現在普遍是一條龍服務,一切由人家制辦,每桌飯事先談好價錢,但水酒煙東家自辦,有一個叫譚大的老人,得了肺癌,躺在炕上幾天幾夜不吃東西,只剩下最后一口氣了,譚大死后,妻子因勢單力薄,正愁無法發喪,誰成想兒子竟然上門,雇一條龍為父親出殯,他自己披麻戴孝,把一場葬禮辦的風風光光。
1、在農村,如果老人去世,大概會花多少錢?
跟據現在的情況下,在我們這里需要一萬五千元左右,本人提倡厚養薄葬,但非要開支的必須花錢,去火葬場需要一千元左右,揍墳六千元左右,吃喝交待客人需按喪主的人情世事桌數而定,多數去飯店四至五百元一桌,煙酒不包括在內,十桌菜在六千元左右,紙草花圈一千元左右,其他開支一千元左右,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不能一刀切,要按本地習俗大面上行得下去就行,千萬不要攀比,盡量少花錢,老人活著的意愿是兒女的孝敬,不是死去的香紙和淚水。
2、請問:你們當地辦理白事『就是親人去世了』開支多少錢?
農村白事宴需要多少錢呢?這個就要看你規模多大,我經常在事宴上辦事,就說說普通人家吧,裝穿一般不算,因為一般農村老人們早已制辦好了。棺材現在都比過去的好了,大約五到七千元,吹鼓手好壞差距很大,有的一班,有的兩班,我們這吹鼓手的工錢有女兒的要女兒出這份錢,一般一班鼓錢也得五千元,我們這要訂做花圈紙作,少說也得兩千元。
冬天好說,熱天還要用冷泈板,以防腐爛露味,也要五百元吧,我們一般白事宴請人吃飯,要管四頓飯,第一天中午開始,第二天吃過中午飯結束。現在普遍是一條龍服務,一切由人家制辦,每桌飯事先談好價錢,但水酒煙東家自辦,普普通通每桌十個人四頓飯,連同煙酒飲料一起算,少也得一千五百元。另外還有拉靈的,還有搭棚錢,造墓錢,一個白事宴少的二十幾桌,多的三四十桌,花費大約六到八萬,
3、為啥在農村老人去世,每家每戶都要去那吃飯,也要給仁義錢?
為啥在農村老人去世,每家每戶都要去那吃飯?也要給仁義錢?在我記憶中,這種情況應該在過去比較常見,那時候碰到這種事情,隔壁鄰居主動過來幫忙干活,吃飯也就是應有之意。一來這體現了農村人的互助友愛精神,二來這種事情誰都碰得到,到時自家有事的時候,人家也一樣會來幫忙,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年輕人外出打工,農村人口也越來越少,再碰到這種事情,可能就不會像過去一樣,每家每戶都過去幫忙,請人也比較困難。
就像5月份我伯母去世,兩個堂哥出面請人,但請的要么是親近的人,要么是上了年紀的,有些年輕人在家,由于僅僅是鄰居,但又不是親近之人,就算有空也不會去幫忙。這不得不說,農村也沒有以前的人情味了,說實在的,這種事情碰到了,過去幫忙也是應有之事,誰都有碰到這種事的時候,你不幫人家,以后你家有事人家也不幫你。至于說仁義錢,按我的理解應該是所謂的香火錢吧?說到香火錢,也就是買點香燭和紙到靈前拜祭一下,會不會這就是所謂的“香火情”?但是像這種事情也是那些年紀相當或者同輩份的人才會去做,這也算是一份人情,雖然死者不知道,但其家人還是看得到的,
4、生前不孝,老人死后愿為“一條龍”喪葬服務買單,是怎樣的心態?
有一個叫譚大的老人,得了肺癌,躺在炕上幾天幾夜不吃東西,只剩下最后一口氣了。妻子天天以淚洗臉,看見譚大眼睛一直睜著,知道他的心思,他是想兒子啊,原來譚大十幾年前為了續弦,和兒子兒媳鬧矛盾,雙方為了前妻的遺產大打出手,兒子兒媳把繼母的胳膊打斷了,譚大一氣之下,告上法庭,兒子不僅賠了錢,還被拘留十五天。為這事,兒媳一直不肯原諒譚大,發誓老死不相往來,這不,十幾年不管不問,形同路人,到死都沒有閉上眼睛,
譚大死后,妻子因勢單力薄,正愁無法發喪,誰成想兒子竟然上門,雇一條龍為父親出殯,他自己披麻戴孝,把一場葬禮辦的風風光光。事后統計,譚大的葬禮共花了三萬多元,不過,譚大是退休工人,有退休金,加上撫恤金,也有幾萬元,不僅不用兒子掏錢,還有余額,這兒子算盤打的精細,如此張揚,不用自己掏一分錢,還落個孝子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