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好多人如果考上985和211大學,班主任是會有獎金的。我上班的學校是一所很普通的高中,由于生源不好,每年考上的人數很少,但是位數不多的上線的同學當中,卻有很多當年中考成績特別低的,通過高中三年的學習實現了逆襲,小縣城的孩子考上重點大學的概率咱先不說什么大道理,就用我的這屆同學舉例子。
1、高中的班主任,班里有學生考上985和211院校能有多少獎金?
我聽好多人說,如果考上985和211大學,班主任是會有獎金的。我兒子考高中的時候考了全班第一,全校第八,全市第二十八,報到時就變成了全市第十三了,他前面的二十七同學就走了十五個,因為我們老家是縣城,好幾年也走不了一個清華北大的,很多學習好的孩子都會選擇去外地上高中,我當時就特后悔自己聽學校老師的建議了,沒讓兒子去外地上高中。
2、只完成假期作業的準高三學生還有希望考上大學嗎?
謝謝邀請,從所提問題看,題主焦慮的其實是孩子在假期的學習態度:孩子都準高三了,在假期里卻除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不再多看書學習,態度一點兒也不積極,學習一點也不上進——如此表現,明年還會考上大學!父母對孩子不太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不滿意,心存擔憂——這種“孩子不急,父母急”的心情,作為老師我特別能夠理解。
因為放假前我們就有類似的焦慮,開學后仍將會繼續這樣的焦慮——學生不緊,老師緊,從辯證法的角度看,父母和孩子、老師和學生,就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雙方永遠存在著“敵對”的心理,比如,在孩子自己看來,時間安排得已經夠緊的了:早上5:50就得起床,飯還得以“軍人的速度”進行;之后呢得,連自習帶課得穩坐12節的板凳,中間只兩頓飯的“休學”時間;之后還有“延長自習”。
然而,在父母和老師眼中,卻總得還不夠,還有時間可擠,還有光陰可用:午飯后躺在床上,是不是該把上午學過的知識點回顧一下;晚上洗漱后進入被窩,不會一下子睡著吧,可不可以將今天的內容在眼前如電影一樣“回放”一下,于是孩子就反感:我又不是機器,一天夠累了!父母就不高興:高三了,不抓緊點兒還行!你問問哪家孩子不是這樣!父母的心理,總是想讓孩子學、學、學;老師的眼中,總是想看到學生做、做、做。
孩子是機器嗎?就真是機器,有連軸轉而一刻也不停息的機器嗎?我們是不是反思一下,我們對孩子的看法有點兒偏激,對孩子的要求近乎苛刻,對孩子看管得有點兒過分?換位思考,是矛盾的雙方理解對方的前提,回到正題,孩子做完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應該說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據我多年經驗,各科老師布置得作業不會太少,而且是按天來計算好的。
孩子按計劃完成作業之后,適當地看看電視、上上網、做做家務,或到戶外活動活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就當作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之“馳”吧,只是父母要控制把握好一個“度”字,玩不可過度成癮。最好是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制定出一個合理、可行暑假作息計劃,做到學習有規律,休息有規律,保持規律,不破壞以往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行,
至于完成作業之后,孩子該不該再額外學習其它知識,我的觀點是視情況而定。孩子精力充沛,又有學的欲望,積極性高,那就多學些;如果孩子做完作業已顯疲累,且無學的心思,那就不學,學習是孩子自內在的事情,試想,孩子不想學,你逼著他坐在書桌旁看書,不是擺樣子嗎?更何況現在是炎炎似火的假期,我們就響應國家號召——讓學生調整狀態,沒必要讓孩子過得緊繃繃的。
3、職高的高考班和普通高中相比,有多大機會考上大學?
職高的高考班和普通高中相比,有多大機會考上大學?我是大學老師,所教學生中有從職高考入大學的,為了完成科研任務,時常去職高做調研,因此對職高情況有一些了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首先,介紹我了解的職高,1.職高的學生,中考結束之后,學生開始分流,以我所在地區為例。500分以上去重點高中,420-480分去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