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德云社內部,誰都不會知道德云社一年到底能掙多少錢,估計郭先生自己都不知道一年能掙多少錢。具體收入多少,恐怕只有德云社幾位核心管理層才能知曉,旁人也只能瞎猜了,于謙僅僅算德云社這一塊的收入,他肯定是沒有岳云鵬高的,所以岳云鵬絕對是德云社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簽約藝人。
1、德云社一年的收入大概有多少?和本山傳媒比哪個多一些?
德云社現在可謂是大紅大紫,它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型專業相聲社團之一,成立于1995年。曾經名為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更名為德云社,里面出了很多名人,像郭德綱、于謙、岳云鵬、孫越、侯震等。本山傳媒是以遼寧民間藝術團為核心組建成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是趙本山,成立于2003年,是遼寧省文化廳直屬的民營文化企業,
本山傳媒也有很多名人,像宋小寶、董成鵬等。他們兩家現在大公司,但是2005年的時候,本山傳媒的總收入就已經超過了3.5個億了,而那個時候的德云社總的注冊資金只有一點點,本山傳媒擁有6家大型企業,其他的小企業數不勝數。所以他們兩家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雖然說現在德云社開始嶄露頭角,但是德云社畢竟起步晚,不像本山傳媒早年就已經把二人轉市場給壟斷了,
更何況本山傳媒的趙本山還是現在的“喜劇之王”,常常出現春晚的舞臺,給很多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雖然現在趙本山不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了,但是趙本山早年給本山傳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現在就算是趙本山退出了,本山傳媒也有很多頂梁柱的人物,像現在的董成鵬也是當今較火的明星,也很有才,相信本山傳媒今后的事業也會越來越好。
2、德云社演員的收入是多少?待遇如何?
先說結論:上限岳云鵬,下限吳鶴臣,郭德綱是德云社大老板,所以他不能跟演員做比對,那樣對郭老板也是一種侮辱。而于謙僅僅算德云社這一塊的收入,他肯定是沒有岳云鵬高的,所以岳云鵬絕對是德云社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簽約藝人,吳鶴臣在水滴籌出具的收入證明是每月6000元,他確定是沒有副業收入的,那么這6000元就是他每月在德云社的全部收入。
而且吳鶴臣在小劇場演員中檔期是比較滿的,基本上每周都有4場以上的演出,所以他絕對能算德云社普通演員的收入標準,而岳云鵬跟吳鶴臣的收入差,也是明星和普通演員的差距,吳鶴臣才是蕓蕓眾生的常態,岳云鵬只是極少數中了六合彩的幸運兒罷了。那些把岳云鵬當成示范效應決定去說相聲,或者進入德云社追逐明星夢的人,基本上只能成為吳鶴臣,變成下一個岳云鵬的概率,比我一覺醒來變成馬云的概率更低,
其實相聲演員的收入迄今為止也就這個水平,在德云社紅起來之前,天津是全國相聲演員最夢幻的城市,但大部分相聲演員都是拿這個當興趣,每個月在小劇場頂了天也就3000元左右的收入。后來全國小劇場門票普遍漲了,但普通演員的收入也不會高到哪里去,吳鶴臣應該算是中等偏上的收入,畢竟他背后的牌子夠大,而吳鶴臣這種看起來不咋地的收入,還是德云社大洗牌之后調整后的結果。
在德云社1.0版本時期,何云偉曹云金李菁是郭德綱于謙之外的第二檔大蔓兒,但他們的收入也就跟吳鶴臣差不多,何云偉李菁一場是300~500元(不攢底300,攢底500)不等的收入,曹云金150每場,自己挑梁的專場500元。何云偉李菁如果滿勤出演,每個月能夠勉強破萬,曹云金即使演滿場,一個月就5000多的收入,
而且德云社給他們簽的第一份合同沒有底薪,員工的社保等需要從演出費里面扣除,說白了假如你這個月都沒演出安排,那你得倒貼錢給公司買社保。這也是徐德亮跟王文林拒絕簽約并退出德云社的原因,這二位在簽約之前一個月能在德云社得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但他們有不少外面的私活,畢竟當時的德云社是全國最火的相聲社團,徐德亮這種一線演員可以得到相當的曝光率,于是其他演出商會主動找上門送錢。
但第一份勞務合同規定所有私活必須上報公司,并且由公司抽走一部分提成,這等于是把徐德亮王文林的核心蛋糕給切走了一大塊,所以他們果斷走人,不過第一份合同在條款上漏洞極多,這也符合德云社管理層的文化水平,所以何云偉曹云金李菁等人即使簽約,也照樣在外邊接私活,并且不給公司上報。當時的高管只能恩威并施的跟他們協商,不過何云偉曹云金翅膀已經非常硬了,所以也不太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