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全唐詩》中吟詠和涉及牡丹的詩詞有130余首之多。慈禧太后“欽定”牡丹花為國花宋元明清皇家皆有賞牡丹之習俗,慈禧認為牡丹雍容華貴,將牡丹欽定為“國花”,傳懿旨于頤和園修筑“國花之臺”,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的《賞牡丹》詩冠蓋群芳,詩人以牡丹比美于芍藥,芍藥“妖”艷嫵媚而無格調,比德于荷花,“凈”潔清高而缺情趣,惟雍容牡丹傾國傾城。
1、哪里可以欣賞到牡丹?
谷雨是一束國色天香的牡丹花“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谷雨前后盛開,也被稱為“谷雨花”,《愛蓮說》云:“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全唐詩》中吟詠和涉及牡丹的詩詞有130余首之多。“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的《賞牡丹》詩冠蓋群芳,詩人以牡丹比美于芍藥,芍藥“妖”艷嫵媚而無格調,比德于荷花,“凈”潔清高而缺情趣,惟雍容牡丹傾國傾城。
武則天與牡丹花一段千古傳奇牡丹與武則天有一段掌故千古流傳,明人馮夢龍在小說《灌園叟晚逢仙女》中描寫,武則天隆冬欲游上苑,專旨宣詔:“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一夜盡放,唯牡丹違命,武則天怒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豈料,牡丹得洛陽水土滋潤,居然“百般紅紫斗芳菲”,被尊為“百花之王”、“花中君子”,
慈禧太后“欽定”牡丹花為國花宋元明清皇家皆有賞牡丹之習俗,慈禧認為牡丹雍容華貴,將牡丹欽定為“國花”,傳懿旨于頤和園修筑“國花之臺”。國人栽培、寵賞牡丹,始于隋,盛于唐,尤昌于宋,2008年,“洛陽牡丹花會”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圖片來自網絡)歡迎文友評論互動,共同學習,
2、過年期間,許昌附近哪里比較好玩?
說真的,大許昌還真沒有值得可圈可點的像樣景區。首推禹州神垕古鎮吧,那是中國活著的古鎮,著名的鈞瓷就出自哪里。素有家有金錢萬貫,不抵鈞瓷一片之稱,進窯一色,出窯萬色。古鎮火龍神廟保存的相當完好,其次是禹州逍遙觀,號稱天下第一觀,上院下院七十二院,其中的三大殿也是懸空寺,進觀的大橋底下至今還鑲嵌著一把斬龍劍,劍鋒直指河面,
3、牡丹花美更傾城,滿園春色寫華濃!大伙都到哪里看牡丹?
謝邀!上哪兒去看牡丹?還是洛陽。話說當年武則天在隆冬臘月大雪紛飛的一個傍晚,與大臣們在飲酒作詩,武皇乘著酒興之時寫下一首詩:“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服從武皇的詩詣,急忙連夜開花,唯有牡丹仍然干枝枯葉,武則天聞訊勃然大怒,下詣將牡丹貶黜長安,并下令將長安全部牡丹用火焚燒,讓牡丹受火燒炭烤之苦,并且下令連根鏟除,將焦根炭技擲向洛陽邙山。
自牡丹被貶洛陽后,它堅強不屈“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志”,更是昂首挺胸,開得更茂盛了于2001年始建的“中國國花園”,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牡丹專類觀賞花園,位于洛陽市洛河南岸隋唐遺址之上,園東西長2400米,南北最寬254米,占地1548畝。“中國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園林景觀三位融為一體,
4、許昌為什么稱為蓮城?
根據一個城市的歷史、特色、特點,給其起別稱的這種情況,我們暫且稱為別稱文化吧!別稱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比較有特色而且比較普遍的一個,不僅中國有別稱文化,世界上別的地區也有別稱文化。放眼國外,有獅城新加坡、霧都倫敦、椰城雅加達、電影城好萊塢、花城巴黎,這樣的還有很多很多,再看國內,冰城哈爾濱、牡丹城洛陽、芙蓉城成都、酒城瀘州,再比如我們商丘,別稱宋城,其實如果這樣一一舉例,實在是太多了,好了,言歸正傳,說一下許昌這座蓮城。
大家印象中的許昌只有一個別稱,那就是魏都,那為何也有蓮城這個稱呼呢?顧名思義,蓮城蓮城,許昌自然和蓮花有關!許昌處于中原腹地,在氣候上,夏季炎熱且雨水較多,秋季秋高氣爽日照較長,年平均氣溫適度,非常適合蓮花的生長,其實許昌的蓮花在宋代就十分聞名了,許昌市民可以注意到,每到夏天,許昌的很多處都會看到蓮花爭相開放,十分美麗,十分壯觀,蓮花散發出的清香沁人心脾,此情此景,無不讓人想到一句古詩: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