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輪鄉鎮機構改革1.第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嚴格控制鄉鎮機構編制;改革鄉鎮事業站所管理體制;創新鄉鎮行政運行機制,三次鄉鎮機構改革,國家層面出臺的都是《指導意見》,《意見》的意思也就是給你指明一個大概的改革方向,至于具體怎么改革,各省、各地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所以呀,包括這次鄉鎮機構改革,各地的政策都不一樣,但是大致方向是明確的。
1、鄉鎮綜治辦如何改革?
鄉鎮綜治辦承擔著維穩、調解、治安、排查、矯治等等繁重復雜的一線工作,因為人手不夠,混編混崗情況普遍存在。縣區一級有政法委,公安,檢察,法院和司法機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鄉鎮街道一級的綜治辦,包羅了上述機關的全部工作,而且比上級工作更加復雜,說它是火線陣地一點也不為過,然而,卻享受不到政法干警津貼,所謂干得越多拿得越少,沒有人可以理解基層綜治辦干部的辛苦和無奈。
2、機構改革后,鄉鎮的一些部門會怎么變化,例如:鄉鎮安監辦、食藥所等,將會如何變化?
安監辦、食藥所也就是以前經常講的鄉鎮“七所八站”,這一次機構改革大部分都撤銷了,人員分流到新組建的單位一部分、辭退一部分,請注意:有編制的人員也有可能被辭退的,下面我具體講一下。一、三輪鄉鎮機構改革1.第一輪鄉鎮機構改革,2004—2009年,大概政策是: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嚴格控制鄉鎮機構編制;改革鄉鎮事業站所管理體制;創新鄉鎮行政運行機制。
2.第二輪鄉鎮機構改革,2010—2012年,大概政策是:鄉鎮事業站所原則上實行以鄉鎮管理為主、上級業務部門進行業務指導的管理體制;推進事業站所分類改革,區分事業站所的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活動;積極探索農村公益服務的有效實現形式。3.第三輪鄉鎮機構改革,2019—2020年,大概政策是:加快職能轉變、擴大管理權限、優化機構設置、嚴格編制管理。
請注意:三次鄉鎮機構改革,國家層面出臺的都是《指導意見》,《意見》的意思也就是給你指明一個大概的改革方向,至于具體怎么改革,各省、各地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所以呀,包括這次鄉鎮機構改革,各地的政策都不一樣,但是大致方向是明確的:“精簡機構、加快職能轉變”,意思也就是說要撤銷一些機構、減少編制數量、辭退一些人員、理順政府職能,
二、2019年個別地方出臺的鄉鎮機構改革政策(一)今年年初,山東省聊城市出臺了臨清市煙店鎮和莘縣古云鎮的機構改革方案。以煙店鎮的機構改革方案為例,《方案》明確了以下兩點,1.設立黨政工作機構8個:黨政辦、黨建辦、政務服務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經濟發展局、應急管理局、規劃建設管理局、社會事業發展局。設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6個:便民服務中心、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財政經濟服務中心、文化旅游服務中心、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軸承產業服務中心,
2.核定行政編制50人,事業編制65人。黨政工作機構的一把手由副鎮長兼任,再配備1名副科級副職;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只配1名副科級一把手,請注意:以前鄉鎮的“七所八站”都撤銷了,人員全部打亂重組了,新組建了一些部門,這些新組建的部門承擔以前“七所八站”的所有職能;據我了解,煙店鎮是當地的一個大鎮,還是臨清市兩大中心鎮之一,經濟條件比較發達,比著河南、山西、陜西等內地的鄉鎮經濟發達的多,人口也比較多,煙店鎮以前的公職人員將近200人,現在核定行政編加上事業編只剩下115人,也就是有7,80人要被辭退。
(二)2019年6月份,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的意見》,要求6月底前基本完成,《意見》主要明確了一點:鄉鎮機構不超過12個。規模較大、管理任務較重的鄉鎮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機構限額為12個,其他鄉鎮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機構限額為10個,鄉鎮一般設置黨政機構3~7個,事業單位3~5個,已經明確設立的機構:黨建工作辦公室或者黨建工作站、黨政綜合(便民)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組建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機構等4個,其他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各地市、縣區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