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期,大象最有名的老家就是河南。河南古稱'豫州',據′說文解字'權威解釋,豫乃大象也,(婦好墓出土象牙制品)當時河南一帶有象,是因為那里曾屬亞熱帶氣候,甚至,一直往北1200公里,現在的張家口一帶的商遺址,也發現有大象遺骸,他認為,“予”字偏旁,是“邑”之訛誤;邑加象,含義就是有大象的地方。
1、河南古代真有大象嗎?如果沒有,為什么河南簡稱豫?曹沖稱象又是怎么回事?
哈哈,感謝邀請。河南有沒有象,已經在問答里回答過了,既然不吝誠意,就再少說幾句。河南,有象,不僅舊石器時期以前有——安陽博物館一進門,就是一具黃河象的巨大骨架化石。而且,殷商時期,就是距現在3000年前,也曾象群遍地,甲骨文里,多次記載了商王打獵,一次曾獵到10頭象;7頭、5頭的記載也不少。
商代已經訓象,卜辭中,有商王自己并派人巡視訓象場所的記錄,訓象場和馴養人遺骨,都有發現。那個時候,還把象作為祭祀的祭品,婦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象牙制品。(婦好墓出土象牙制品)當時河南一帶有象,是因為那里曾屬亞熱帶氣候,甚至,一直往北1200公里,現在的張家口一帶的商遺址,也發現有大象遺骸。“豫”字,徐中舒先生做過考證,
他認為,“予”字偏旁,是“邑”之訛誤;邑加象,含義就是有大象的地方。什么時候河南沒象了呢?大約七八百年之后,韓非是河南人,他說,他那個時候,就是戰國時期,人們已經很少見到活象了。曹操老家是河南,曹沖稱象,稱的是孫權送給曹操的象,不是本地的。三國時期,長江流域一帶,或還有大象活動,再往后,就繼續向南遷徙了。
2、最近北上的大象會不會來到河南,回到古時的故鄉?
沒準!因為這次大象,晝夜兼程,一直向北,雖然專家們對此有幾種解釋,但均流于'可能′的層面,那就是都是一種假設,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迄今并無公認的被現實證明的北上確切原因!而象群卻依然不停地北上,晝夜兼程,于是大膽推測,之所以這么急匆匆北上,猶如肩負某種重大使命,必須趕去完成!于是不顧越往北,生存條件越不利,而且死拖著才出生的小象,不停地長途跋踄!故認為也許是返祖故鄉記憶,因某種外界不利因素被激活,回到祖先居住過的留下美好記憶的安居樂業的老家!豈不妙哉?歷史時期,大象最有名的老家就是河南。
河南古稱'豫州',據′說文解字'權威解釋,豫乃大象也,我國古代有九州,據′禹貢′記載,即′冀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也!這其中僅有唯一的豫州,用當地盛產的動物大象命名,可想而知,當時大象應當遍布州內,數量眾多了(我國古代很多動物眾多,卻并無什么虎州、豹州、鹿州、狼州等等之說!而僅有象[豫]州也!)另外,據本人研究,有各方面確鑿證據表明,古代四川、陜西、湖北一帶,也曾盛產大象。
故下一步將根據象群行動趨向,進一步推測其到底可能要返回何處的故鄉,因為在我國歷史時期,各地氣溫曾發生過很大變化,有時熱,有時冷,所以歷朝歷代產象區域是有很大變化的,即緯度的不同,大象最北生存界線有所不同也。因大象不耐寒也(耐寒的猛犸象與此大象是兩回事了),如今氣候條件,大象在我國僅限于南端西雙版納一帶了。
(竺可禎先生對我國歷史時期氣溫的變化情況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有長篇論文亦可供參考!)動物界!這種祖先記憶,返回祖居地的現象可并不罕見,如候鳥年年南飛北歸,這是祖先冰河時期因氣候而形成的,現冰河己消失,而還是年年仿照祖先一樣折騰:南飛再北歸,迢迢千里,不辭辛勞!魚類從海口溯內陸河流而上,費盡體力,也要返回,這是祖先生殖洄游的記憶,生下后代小魚,小魚再順流而下,沖入大海生活!如此循環不己!大象,如此奇怪,往不利的北方千里奔跑?是想起了祖先美好的家園了(現今北方溫度可并不適合大象生存了,為什么千里迢迢,奔赴險境?祖先那美好的記憶在召喚,急急如律令!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