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機構和家長、學生的困惑。將教育和培訓疊加,構成了社會屬性和消費屬性的融合,所以,教育培訓機構具有比學校更復雜的價值體現,一方面,教育培訓機構承載著社會、家長、學生對教育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經營,完成贏利的目的,教育培訓機構就更糾結,怎么進行產品定位、宣傳。
1、鄭州教師工資怎么樣?
相對于河南其他省份的話,鄭州在編教師工資應該算是高的。我有一個朋友是在鄭州新區做小學老師,他的基本工資是每月2900元,扣完五險一金1500后,剩余工資是1400元,是不是感覺很低,別急,他每個季度會發一次考核獎,考核獎是1300元/月左右;每半年會發一次績效獎和班主任津貼,分別是績效工資1100月/月;班主任津貼500元/月,平均每個月工資大致5000元左右,
他還有年終一次性獎勵:年度大考核獎15000元,平安建設獎5000元,創建文明城市獎5000元,目標獎5000元,取暖補貼1540元,第13個月工資5000元。他的住房公積金:一般1個月單位加上個人總額差不多2500左右,單身教師用公積金在鄭州可以貸款60萬房款,(單位12% 個人扣款12%約等于2500)。
年收入為8萬左右,鄭州其他地區的工資應該也不會太低,作為河南省的省會,占有最有利的資源,財政撥款啥的都是比較靠前的。聽完是不是很羨慕,我也很羨慕啊!但是考上鄭州的招教也是不容易的,想當年他可是三進宮,一畢業就準備鄭州的招教,第一年筆試分數太低,第二年面試比較靠后,總之也是各種不容易吧,這幾年關于鄭州教師的競爭更為激烈,據說錄取比例是1:30,比考985還難,所以想要考取鄭州在編老師的小伙伴們,一定要拿出當年高考的氣勢,努力努力再努力。
2、教育培訓機構怎么樣?能相信嗎?
教育是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對一個人認知、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形成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培訓是單純的知識、技能的傳授。將教育和培訓疊加,構成了社會屬性和消費屬性的融合,所以,教育培訓機構具有比學校更復雜的價值體現,到底教育培訓機構怎么樣?可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明白的。教育培訓機構具有復雜的屬性:一方面,教育培訓機構承載著社會、家長、學生對教育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經營,完成贏利的目的,
將教育變成商品,必然要產生一定的商品屬性,要增加其附著價值,讓教育產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因此,教育培訓機構不是以教書育人為根本目的,而是以生產出更多好的產品,吸引更多的人購買,擁有更大的市場為目的,而教書育人,則是順手而為,這是我的一個觀點。教育培訓機構應該求得一種平衡:盡管剛才我說教育培訓機構具有產品為中心的經營屬性,但它還有教育二字,這就對從業者有了一個良心的考量,
如果在教育和經營中求得一個平衡,應該是好的教培機構追求的目標,也是吸引家長學生和拓展更大市場的前提,這個“好”,最重要的是知識產品的優質和有效。教育培訓機構和家長、學生的困惑:教育培訓機構的消費者到底是誰?我想許多家長和學生都有些糊涂,這也導致在參加了很多不同的教育培訓課程后,紛紛又抱怨效果不佳,白費時間金錢,
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報名時沒有搞清楚消費者是誰,以及他們的真正需求。以中小學課后輔導為例,消費者是誰?是學生,還是家長呢?如果是學生,家長為什么要幫助學生選擇并買單?如果是家長,為什么去上課的又是學生?而教育培訓機構就更糾結,怎么進行產品定位、宣傳?針對家長,孩子來了未必會有效果,針對孩子,家長未必肯掏荷包買單,最后就變成了以“分數”為唯一宣傳亮點的結果,這樣就更為社會詬病,
家長和學生怎么選擇?但一些家長還是認為,沒有課后學習培訓作補充,自己的孩子確實難以跟上學校的學習進度,有的家長也希望孩子通過更多的學習補課,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如何選擇教育培訓機構呢?1.選大品牌:大品牌培訓機構相對規范,教學系統,師資管理和配備都比較強,所以在選擇中,仍然是家長和學生的首選。2.選適合的:但大部分機構并沒有新東方、學而思、學大那樣出色的課堂體驗、完善的課程標準,以及個性化的服務,它們擁有的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