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隋煬帝時,為了溝通漕運,方便軍事運輸,開鑿了古今中外聞名的大運河,揚州城也就迎來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揚州鹽商推動了揚州城市生活的精致化發展,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以昔日揚州的繁華同眼前的衰敗相比,寫出了戰爭帶給了揚州城萬劫不復的災難,歷史上很多進士的籍貫都沒有,統計的只是有籍貫的進士。
1、中國歷史上哪個地方出的進士最多?
其實統計分析中國歷史的進士籍貫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省份在歷史上多有變遷,所管轄的地方也有變動,和現在的省、市、縣對不上號,出現紕漏也很多,顯得非常不準確,各有各的說法。歷史上很多進士的籍貫都沒有,統計的只是有籍貫的進士,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臺灣,原在大陸遷往臺灣)、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共同負責建設了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研究資料庫(CBDB),截止2019年4月,共收錄427000人的資料,主要人物出自公元7世紀到十九世紀,可以進行數據分析和空間維度分析。
(蘇州園林景色,此地歷史進士多)這個資料庫并不全面覆蓋,主要歷史朝代的進士是可以查詢分析空間維度,主要涉及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些朝代,涉及的地方多以古代的縣、或者城市為地區,不等同于現在的地方劃分。(福建莆田景色,此地歷代進士最多)通過數據查詢,進士最多的地方竟然是福建莆田,從隋唐到清末共有進士1433人(稍有出入,但差距不大),其次是吳縣(現在蘇州吳中區)、閩縣(現在福州市區東部和閩侯縣的一部分)、鄞縣(現在寧波鄞州區)和錢塘縣(浙江杭州,1912年錢塘縣和仁和縣合并成杭縣),
古代的地域和現在很多地方差距比較大因此以古代地區名稱統計進士及第的人數。(錢塘潮景色,此地歷史進士多)從唐朝到清朝末年共統計狀元357人有籍貫,總計有592名,235人無籍貫,前十名省份排名如下:第一名,江蘇省60人;第二名,浙江省54人;第三名,河南省37人;第四名,福建省33人;第五名,山東省30人;并列第六名,河北省和江西省,29人;第八名,安徽省21人;第九名,四川省13人;并列第十名,山西和湖北,10人;區域進士的多寡,顯示了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也包含了政治變遷,
2、揚州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解放軍是最可愛的人,將軍是解放軍中的名星、名人,今天介紹幾位江蘇揚州籍的解放軍將領,他們是:△吳國華,江蘇省揚州市人,解放軍中將。1979年從解放軍外普通話學院畢業,歷任解放軍外普通話學院系主任、教務長、副院長、院長、總參技術偵察部部長、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火箭軍副司令員等職務,△粟戎生,湖南會同人,生于江蘇揚州,解放軍中將軍銜,
他是開國大將粟裕的孩子,母親楚青是揚州人。他1942年生于江蘇揚州,歷任總參軍務部副部長、第24集團軍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1999年晉升為中將軍銜。△李廣泉,江蘇省揚州儀征市人,解放軍少將,1964年出生,歷任原第12集團軍36旅旅長、裝備部部長、副軍長、中部戰區陸軍第82集團軍副軍長、武警西藏總隊司令員等職務。
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揚州在中國城市排第幾?
謝謝邀請!自古四川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揚州在歷史上也負有盛名,典型的說法就是,小橋流水人家,揚州出美女等等?!皳P州”的名稱,最早見于上古史籍《尚書》中的《禹貢》篇:“淮、海惟揚州,”相傳大禹治水之后,把天下分為九州,揚州為古九州之一,大致包括現今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和福建一帶廣大地域。揚州專指現今的城市是從唐代開始的,
但歷史上揚州府的管轄的區域仍然很大,曾經包括現今揚州、泰州、南通的全部和鹽城的南部。揚州城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今揚州市西北的蜀岡之上筑邗城,這是見諸史籍的最早的揚州城池,古邗城遺址現在仍保存得相當完好,以后揚州城多次在邗城的基礎上改建、擴建,向東南方延伸擴張。古城揚州和古老的大運河同年,吳王夫差在筑邗城的同時開挖了邗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