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能會帶來另外的風險。比如航空運輸改用陸路運輸,雖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卻面臨著陸路運輸工具事故的風險。
(2)會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比如為避免生產事故而停止生產,則企業的收益目標無法實現。
2、預防風險: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減少風險發生的因素。例如為了防止水災導致倉庫進水,采取增加防洪門、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減少因水災導致的損失。
3、自保風險:企業自己承擔風險。途徑有:
(1)小額損失納入生產經營成本,損失發生時用企業的收益補償。
(2)針對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大的風險建立意外損失基金,損失發生時用它補償。帶來的問題是擠占了企業的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3)對于較大的企業,建立專業的自保公司。
4、轉移風險:在危險發生前,通過采取出售、轉讓、保險等方法,將風險轉移出去。
8. 藥店風險防控措施有哪些
首先我們對易燃危險藥品應限量的,存放一般不得超過一天的用量,化學的性能可以相互的抵觸和相互產生強烈反應的藥物要分開存放,盛放,而且藥房內的廢棄紙盒紙屑不要隨意的亂丟,應集中在金屬銅樓里面,每日的清除中草藥,不可大量的堆積存儲,以防發熱自然。
9. 外部環境風險防控措施有哪些
外部環境風險點及防控措施:
1、風險點:社會交往不注意把握分寸,容易造成不良影響。防控措施:提高交友標準,注意時間和場合。
2、風險點:不能很好地抵御市場經濟的沖擊,受“人情關”、“金錢關”的困擾,不能正確把握自己,違背原則辦事。防控措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地位觀、權力觀、財富觀,正確處理好工作與個人之間的關系,自覺抵御市場經濟和人為因素沖擊。
3、風險點:人情關系復雜,處理人情與權力關系不恰當,可能違反政策規定,造成工作失誤。防控措施:嚴格執行制度,堅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正確對待工作和人情之間的關系,不循私枉法,不優親厚友。
4、風險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接受親朋好友或關系戶的說情和吃請的風險。防控措施: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加大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加強自律,并自覺接受黨員干部、群眾監督。
5、風險點:親屬鼓動違法亂紀,干涉日常工作事務。防控措施:嚴格遵守《廉政準則》,自覺接受各級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6、風險點:八小時以外生活情趣隨波逐流。防控措施:提高自律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7、風險點:在公務接待中可能存在鋪張浪費的風險。防控措施:嚴格按照接待標準,不搞特殊化。
10. 經營風險防控措施有哪些
企業風險存在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中,任何一環的疏忽和紕漏都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危害,規避風險,防患于未然成為當今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那么企業應當如何控制經營風險呢?
如何防范企業經營風險
1/3 分步閱讀
首先,企業必須全面分析經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對風險進行評估容忍度的確認,建立規范的風險監控體系。
2/3
在風險管理框架中,由于要針對不同的目標分析其相應的風險,因此目標的制定自然就成為風險管理流程的首要步驟,并將其確認為風險管理框架的一部分。按照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的理論,企業應當在以下8個領域確定目標:即市場營銷、創新、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實物資源、生產力、社會責任、利潤需求等。
3/3
企業的目標是由相應的機構和部門去實現的,這些部門也就成為風險監控體系的組成部分。在企業目標與相應目標的風險確認后,定期地進行風險測評成為風險監控的重要過程。風險的測評,不僅要有測評結論,還必須對今后的控制提出前瞻性提示和防范措施。
從制度上控制和規范風險的發生
1/7
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從制度上控制和規范風險的發生。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就是建立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的內控,就是要通過制訂流程、執行流程、監控流程,來控制“不同人的行為”可能帶來的風險,保證風險可知、可控、可承受。目前,國內有眾多的公司在美國上市,根據2002年7月30日美國國會通過的薩班斯法案,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成為在美上市的必備條件。
2/7
五點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1.相互牽制原則。企業每項完整的經濟業務活動,必須經過具有互相制約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控制環節方能完成。在橫向關系上,至少由彼此獨立的兩個部門或人員辦理以使該部門或人員的工作受另一個部門或人員的監督;在縱向關系上,至少經過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崗位或環節,使下級受上級監督,上級受下級牽制。對授權、執行、記錄、保管、核對等不兼容職務要相互分離控制。
3/7
2.協調配合原則。各部門或人員必須相互配合,各崗位和環節都應協調同步,各項業務程序和辦理手續需要緊密銜接,以保證經營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和連續性。協調配合原則是相互牽制原則的深化和補充。貫徹這一原則,尤其要避免只管牽制錯弊而不顧辦事效率的機械做法,必須做到既相互牽制又相互協調,從而在保證質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經營任務。
4/7
3.程序定位原則。企業應該按照經濟業務的性質和功能將其經營管理活動劃分為若干個具體工作崗位,并根據崗位性質相應地賦予職責權限,規定操作規程,明確檢查標準,責、權、利統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職、辦事有標準、工作有檢查,以此定出獎罰制度,增加每個人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5/7
4.成本效益原則。實行內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產生的收益,力爭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6/7
5.層次效益原則。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層次與工作效率的關系,防止以增加層次的“人海戰術”來獲得較好內控效果的現象。以高效、有用為出發點,合理設置內控層次(或人員),明確各個層次的職責權限,強化各相應層次的責任心,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7/7
國內各公司正競相推廣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構成公司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風險管理的框架中包含內部控制,對管理層來說是一個豐富的概念集合和管理工具。以往我們許多企業經營風險的發生并非是沒有制度,而是企業經營者違規操作。所以內控制度還必須規范這種違規操作的行為,從根本上實現內部控制的管理作用。
建立風險應急機制
1/2
一旦風險發生,應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將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內,減少損失,保證企業的根本利益。
2/2
這種現象的發生是我們所不愿看到的,但又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們在前兩個方面的努力是為了控制風險的發生,但如果出現控制的失敗,風險就必然會發生,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有相應的應急措施,將風險重新加以控制,其結果是要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的范圍,保證企業的根本利益不受損害。
注意事項
在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中,企業的領導者處于風險控制的核心,企業領導的風險意識、自覺遵守內控制度的決心和行為影響著企業風險控制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