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明清的小兒推拿名家,發現這些小兒推拿名家,往往在小兒推拿中配合中藥治療疾病,仔細研究發現,這些名家不但在小兒推拿中有高超的技藝,而且在中藥的運用上,也是響當當的中醫名家,諸如《小兒推拿秘旨》明朝,龔延賢著。小兒推拿與中醫的聯系小兒推拿是傳統中醫的組成部分。
1、小兒積食怎么推拿?
小兒推拿效果還是挺好的,主要就是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發汗解表,清胃經、清大腸、掐揉四橫紋、順時針摩腹消積導滯,補脾經補益肺氣,培土生金。開天門:就是從將眉毛中間的印堂穴向頭頂方向直推,300次,推坎宮:就是推眉毛,從內向外推300次。揉太陽:太陽穴比較好找,就在眼角的外側,有個明顯的凹陷就是太陽穴,揉100-300次,
清大腸:大腸經是在寶寶食指橈側緣,從指尖到指根成一條直線,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即為清大腸,300-500次。胃經是在寶寶大魚際的外側,由大拇指指根到手腕成一條直線,從手腕方向直推至指根,為清胃經,300-500次,順時針摩:腹揉肚子5分鐘。掐揉四橫:紋四橫紋就是我們常說的四縫穴,100-200次,如果食積時間長,可以用三棱針點刺四縫穴,會出來好多油質的黃水,對于改善食欲,效果還比較明顯,
揉板門:板門就是在小孩的大魚際處,按揉100-300次。補脾經:脾經就是孩子的大拇指橈側,從指尖到指根成一條直線,從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補脾經,200-300次,上面這套手法,做下來大約15分鐘左右,效果非常好。家長千萬不要小看食積,時間久了,孩子不光是反復感冒發燒的問題,個子也會比同齡人矮,容易乏力,就是沒勁兒,嚴重的就會面黃肌瘦,
2、小兒推拿好學嗎?
對于零基礎來學習小兒推拿的學生們來說,小兒推拿要講解的知識點很多,學員們在學習的時候既受益又迷茫。這其實是一個“關于如何盡快學成小兒推拿”的問題,1.小兒推拿與中醫的聯系小兒推拿是傳統中醫的組成部分。很多學員們產生一種要學成小兒推拿,必須學好中醫,如果你有這種觀點這就麻煩了!學習中醫?學好中醫?是幾天就會?是五年本科就會?是又3年碩士,又3年博士就成功!!錯!!實踐已經證明要系統學習中醫,學好中醫,應該是終其一生的奮斗、求索、總結,尤其是孜孜不倦的感悟與實踐。
肯定在30天之內是學不成的,但小兒推拿更是一門技術,是關于手操作的技術。客戶媽媽們找不找你給孩子做小兒推拿,不是聽你吹的天花亂墜,而是看重療效,看你出手時的那個架勢,如果你手法熟練、流暢、美觀、招招中的。自然會獲得信任,進而獲得大量的忠實客戶。從小兒推拿發展史來看,這個道理也是如此,聾子李德修、盲人張席珍、村姑任化天,包括傳說中的御醫后代劉開運和馮泉福等等,以及今天的很多中醫小兒推拿師,在他們從學時都無醫學背景,但最終卻成為小兒推拿名家!他們的共同特征就是天天推,天天感悟,天天總結,將來自臨床的一點一滴升華為理性的精靈,
當你推好了幾個咳嗽、腹瀉的患兒,就對咳嗽和腹瀉有了經驗,下次就能借鑒。當你推拿便秘失敗了,就有了教訓,下次就不用這種手法和這個穴位了,總之,一定要天天推,還要天天感悟。實踐和理論的結合是學成小兒推拿的關鍵,現在,我每天那么忙,仍然不離臨床,每天不推推孩子,手就癢。很晚了,還要讀書,寫心得,特別是對照古籍,用心靈去感知去書寫,不寫心就堵得慌,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小兒推拿。2.動機要純赤子之心過去,小兒推拿不賺錢,沒有多少人學習,也沒有人愿意從事這一事業,想當初,金義成、趙鑒秋、張素芳、張寄崗、孫德仁等致力于小兒推拿的時候,他們不是為了錢,完全是為了孩子,為了繼承這一門優秀的中華文化。現在,小兒推拿局面大好,名利均沾,從事者就多了起來,
天天念著錢,可能最終沒有錢。不是為錢,錢才不斷!小兒推拿針對孩子,還不是你自己的孩子,這時候,視人之子為己子,視子之病為自己之病才是做好小兒推拿的前提,一個不熱愛孩子,只想賺錢的人不但做不好小兒推拿,還可能禍害這一行業,傳統中國文化稱孩子為赤子。赤子?純樸!無雜念!能掏心掏肝啊!對待赤子,必須具備赤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