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例子吧,我孩子當年中考743分,扣除體育和理化加試滿分100分,文化課實際得分是643分,而中考文化課分值構成是語數英各150分,理化、政史都是合卷,各150分,總分為750分。初一上學期,700分滿分650分以上屬于高分區,這是完全適應初一學習的學生580分以上屬于中等分數區,這是即將適應初一學習的學生500~400分以下屬于低分區,這是還沒有適應初一學習的學生650分以上的學生,他們小學的成績都不錯,基礎穩固,行為習慣良好,學習態度端正,上了初中之后積極尋找各科的學習方法,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新老師,新知識的變好,所以進步很快延續了小學名列前茅的成績580分左右的學生,過渡期比較長,對初一新學習環境的變化,老師講課風格的變化,還未能完全適應,同時初中的學習節奏太快,小學三門課知識簡單,作業少,而初一要學7門課,知識的難度和作業量同時增加,讓這些基礎一般,學習能力一般的孩子難以招架,而且他們的學習態度也沒有650分以上的學生好,時不時還要玩,所以成績500分以后的學生,小學基礎差,行為習慣差,責任心不強,他們對上初中沒有概念,還是以小學生的心態對待初中的學習,照樣貪玩只不過換了一個學校而已,所以他們接受不了初中這么多的作業,適應不了初一緊張的學習節奏,始終把玩放在第一位,去了學校不好好聽課,回到家不主動寫作業,不背單詞,文言文,政史地生,成績越來越差,到了初二初三落后太多,沒能考上高中所以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試以后,班主任老師根據分數基本上能夠判定。
1、初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滿分700,多少分是高分?
初一上學期,700分滿分650分以上屬于高分區,這是完全適應初一學習的學生580分以上屬于中等分數區,這是即將適應初一學習的學生500~400分以下屬于低分區,這是還沒有適應初一學習的學生650分以上的學生,他們小學的成績都不錯,基礎穩固,行為習慣良好,學習態度端正,上了初中之后積極尋找各科的學習方法,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新老師,新知識的變好,所以進步很快延續了小學名列前茅的成績580分左右的學生,過渡期比較長,對初一新學習環境的變化,老師講課風格的變化,還未能完全適應,同時初中的學習節奏太快,小學三門課知識簡單,作業少,而初一要學7門課,知識的難度和作業量同時增加,讓這些基礎一般,學習能力一般的孩子難以招架,而且他們的學習態度也沒有650分以上的學生好,時不時還要玩,所以成績500分以后的學生,小學基礎差,行為習慣差,責任心不強,他們對上初中沒有概念,還是以小學生的心態對待初中的學習,照樣貪玩只不過換了一個學校而已,所以他們接受不了初中這么多的作業,適應不了初一緊張的學習節奏,始終把玩放在第一位,去了學校不好好聽課,回到家不主動寫作業,不背單詞,文言文,政史地生,成績越來越差,到了初二初三落后太多,沒能考上高中所以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試以后,班主任老師根據分數基本上能夠判定:650分以上的學生屬于不用老師提醒就能自主學習的尖子生,中考考重點高中,550分以上半自覺的學生需要老師和家長經常提醒才能穩住成績,保底普通高中,500分以后的學生則需要家長親力親為抓緊時間扭轉孩子的學習態度,早點收心投入到學習中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初一的學習,不要認為初一的期中期末考試不是升學考試就不重視,初一簡單的時候孩子都學不會,初二初三知識變得越來越難了可想而知孩子會越來越吃力,經常性墊底,孩子對學習喪失信心以上內容和圖片選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
2、如果初三期中考試總分680考了600分,是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首先來計算一下得分率:600/680約為88%,說實話,這樣的得分率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我舉個例子吧,我孩子當年中考743分,扣除體育和理化加試滿分100分,文化課實際得分是643分,而中考文化課分值構成是語數英各150分,理化、政史都是合卷,各150分,總分為750分,用643/750得分率約為85.7%,還低于題目中所說初三孩子的得分率。
我孩子的成績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呢?全縣中考生4500余人,他排第70名!進了縣一中(省示范高中)理科實驗班,那么,這種比較是否說明題目所說的初三孩子成績肯定能上重點高中呢?對不起,不好說!第一,我孩子的例子只能作為參照,并不是絕對。所在地、總分值、考生數、生源質量、教育質量等統統不一樣,不能照搬照套;我孩子體育和理化加試都滿分,題中孩子是否可以不得而知;我孩子已經提前通過理科實驗班自主招生,中考狀態是松弛到松懈,題中孩子應考狀態如何不能預先得知,
第二,題中孩子的情況應放到當地、當時進行多方位比較。學校在整個學區中處于什么水平;孩子成績在全校居于什么水平;以一貫的表現來衡量,孩子的學習狀態和趨勢是怎么樣的?是穩定、下降還是上升?是輕松還是吃力?是嚴緊硬還是寬松軟?都要了解清楚,最后,給出我的一些建議:1.關心孩子身心健康更多于關注孩子成績,多想想怎么讓孩子吃得好睡得香,怎么讓孩子身體倍棒,笑聲朗朗!2.多了解當地中考招生政策、自主招生高中的優劣和條件,提前謀劃,做好高中三年的學習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