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屬于內陸省份,江蘇屬于沿海省份。江蘇省第三產業增長速度高于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到2018年,第三產業產值占比超過50%,湖北省3.9萬億江蘇省9.2萬億,湖北增速略高于江蘇的發展速度,但是整體GDP的總量來看湖北省還不到江蘇省總量的二分之一,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1、湖北的經濟能超過江蘇嗎,你怎么看?
江南是永遠的江南,歷史上看,江南永遠是中國最發達、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這個在過去沒有變、以后也很難變,這就是一直存在的規律。就和1 1=2一樣一直被人承認,突然有人說1 1=3,有幾個人會信、會跟呢?別想太多,理性,做好湖北自己就行,何必攀比,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經濟發達、人杰輩出就是江南的特色,
2、你覺得武漢近年能不能在GDP上超過蘇州?
武漢不需要超越蘇州,武漢只要鞏固京武滬的一線城市地位,就足夠了。武漢的高度,蘇州發夢都夢不到!蘇州一個小地級市,政治地位低下,在國內幾乎毫無存在感和影響力,蘇州主要的作用,除了幫河南省解決一些就業問題,還有就是幫帝國主義公司擰一下螺絲,僅此而已。蘇州粗放的產業結構,無非是依靠作為上海的產業功能區,把上海不好布局的大量低劣工廠引進蘇州而已,這種產業,說實際的能有多少價值和含金量?如果說內源性經濟,蘇州不說比寧波佛山,就是比宜昌襄陽都比不上,
蘇州,號稱GDP趕超深圳,中國第三城,其實真是一個笑話而已。蘇州和京武滬的差距非常大,而且是全方位的,無論是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產業層次、企業總部、人才積累、高新技術產業、還有資金財政,其實完全沒有可比性,一個武漢的高等教育,無論辦學規模、在校生和科研成果,一百個蘇州都比不上。蘇州要想和武漢比,要先做出來一個雙跑道國際機場再說,先通個A型車地鐵再說,先建出來一個30線16站臺的火車站再說,蘇州的4B地鐵,說實在的就是兩個2B,
武漢有些全球第一的城市規模、首屈一指的區位優勢、崇高的經濟地位,還有獨特的交通條件,這些都是天生麗質,不可復制不可再造。就是說,蘇州可以無數次復制,但是武漢卻獨一無二!武漢,從來看不上蘇州,不需要和蘇州這種小城市比,武漢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產業層次最高、技術含量最頂尖、競爭力最頂尖的產業集群,越往后,武漢的產業競爭力就越高!而蘇州的粗放型的三來一補加工業,越往后隨著人力資源、原材料和土地的成本不斷攀升,蘇州模式就越難以為繼。
3、湖北生產總值突飛猛進,你覺得它有比肩江蘇的可能嗎?
湖北省位于華中地區,江蘇省位于華東地區,湖北屬于內陸省份,江蘇屬于沿海省份。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不同的維度來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兩個省份的差距與優劣勢:1、從GDP指標和發展速度來看:湖北省3.9萬億江蘇省9.2萬億,湖北增速略高于江蘇的發展速度,但是整體GDP的總量來看湖北省還不到江蘇省總量的二分之一,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2、從兩個省份的各地市的GDP來對比:從兩個省份各地市的GDP來看,江蘇省最大的優勢在于區域發展較為均衡,全省GDP突破1萬億的城市有3個,分別是蘇州、南京和無錫;GDP總量在5000億元-10000億元之間的城市有6個,分別是南通、常州、徐州、鹽城、揚州、泰州;鎮江GDP突破4000億,淮安GDP在3500億以上,連云港和宿遷的GDP在2500億元以上。
江蘇省的倒數第一的宿遷也能在湖北省排名第四,可見湖北省地市級的水平比江蘇省的地市差的不是一點,再來說說湖北省,明顯的區域發展不均衡除了武漢市外,沒有拿的出手的城市。襄陽、宜昌勉強還行,但是兩個地市加在一起也不如武漢,這只能說明湖北省的經濟發展嚴重傾斜在建設“大武漢”上面,忽視了均衡發展。下面各地市發展不足,后續形成城市圈或者城市群無從談起,
經濟是需要靠流通的,在這一點上面,江蘇省遠遠領先于湖北省。3、從高校數量、質量和人才角度來看:江蘇省共有2所985院校和11所211院校(包括2所985院校),985院校分別是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211院校還有蘇州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