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西周時期,今信陽境內就有申、息、黃等諸侯國。做為河南人,我不會說河南話,正常,我們信陽地理位置靠近湖北,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水資源豐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全市河流水面面積共計3.7萬公頃,人均水資源1230立方米,位居全河南第一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
1、有多少人了解河南信陽,能不能說說信陽的優劣勢?
優勢1:空氣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河南省內,信陽的環境也是排行前幾的,信陽屬于大別山腹地,浉河屬于淮河的分支。2:交通方便,鐵路、高鐵(京九、京廣),高速公路(滬陜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國道(107國道、312國道)飛機場(明港、在建的潢川)。不足之處1:高消費:三四個人隨便在市里吃一頓沒有一兩百塊錢下不來,
2、河南信陽真的不講河南話嗎?
做為河南人,我不會說河南話,正常,我們信陽地理位置靠近湖北。記得我剛到鄭州也不怎么會普通話,到鄭州只會羅山話,別人都聽不懂,河南話我聽的懂,但不會說。現在在鄭州我不知道是說普通話,還是家鄉話,很尷尬,在外地和河南老鄉在一塊,只會說普通話,老鄉都說,不會河南話嗎?我說,我說家鄉話你們聽不懂。我們信陽這里的方言,河南人根本就聽不懂,搞的自己很難受,
3、信陽為什么叫信陽?
俗言道:地名是歷史的活化石。確實如此,通過一個地方的地名,能很好地追溯其歷史發展過程,信陽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靠近中原文化區的信陽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在西周時期,今信陽境內就有申、息、黃等諸侯國。其中的息,也成為今天信陽下轄的息縣名字的發源,秦一統天下后,劃原信陽地區的楚地歸屬九江郡。漢承秦制,依然歸屬九江郡,下轄新息縣、安昌縣、轪縣、黽縣、鐘武縣和弋陽縣,
轄境內郡縣與侯國參差。三國之時,魏國在此設弋陽郡,這是信陽設郡的開始。到了唐代,信陽境內設光州和申州,下轄殷城、定城、光山、固始、仙居及義陽、鐘山、羅山,另有蔡州轄褒信縣與新息縣。北宋時,在申州的基礎上,改設義陽郡,義陽的名字為什么會變成信陽呢?這和北宋的一個皇帝有關。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像避諱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其中避君王之名諱是其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宋太祖趙光義即位后,義陽之名稱就犯了皇帝之名諱,因此義陽郡就被改為信陽郡。“仁、義、禮、智、信”是儒家之五常,是為五種最基本的品行要求,作為地名的話,和義陽最為相近的便為信陽。信陽之名稱就這樣出現,并歷代沿襲,直到今天眾所周知的信陽市,
4、河南信陽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
信陽是一個山水型城市,獅河穿城而過,周圍群山環抱,山清水秀,空氣新鮮,是出了名的宜居城市。從城市整體發展看與我省其它地市相比比較落后,由于城市缺少能源,一般是輕工業和服務業,經濟收入也與其它地市相比差距較大,城市缺少高樓林立的現代化氣息。前幾天剛從信陽市內轉了一圈,總體印象是城市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后,以107國道穿越市區一線,路面比較窄,也不平坦,沿線很舊,
5、信陽在河南的地位是怎樣的?
首先是信陽是河南18個地市當中之一,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地處淮河上游,為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的交界處,自古就是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要說信陽之于河南,就要綜合評價了,當然首先也繞不開經濟發展的指標,2017年的GDP總量顯示,鄭州GDP為9310億,排名第一,占全省GDP的20%,而再看信陽,GDP總量為2226億,與鄭州差之甚遠,全省排名第九,
所以在經濟發展上,信陽的發展實力僅為全省水平的中間位置,總體水平一般,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地處河南省最南端的信陽,距離鄭州約350KM,而距離武漢僅200余公里,想要享受省會鄭州的發展紅利已是遠水接不了近渴,而想夸省份享受武漢的發展輻射也是望梅止渴,所以信陽的發展確實有自己的瓶頸障礙,而看看稍近的駐馬店和平頂山還排在信陽之后,可以想象信陽取得現在的成就已經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