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沒碰到你,你亂叫喚,亂說什么東西喲)謝謝大家分享。(有一段時間沒見到你,想找你說說話,拉拉家長)3大家都動筷子,架式吃,(大家都我們鄖陽的姑娘,小伙,長得漂亮,好看,帥)2好長時間沒見你了,想找你拍拍,最讓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親切如歸的家鄉方言是。
1、你還記得小時候用家鄉話是怎樣稱呼火柴的嗎?
我小時的家在三峽庫區的山里,那時稱呼火柴叫“洋火”。具說是從外國進口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用于人們煮飯吸煙和其他取火之用,新中國成立后建了很多火柴制造廠,不同廠家的火柴小盒面貼有不同的精美圖畫。我那時上小學,很是喜愛那些火柴畫,稱為火花,那時市面上的一盒火柴和農家產的一個土雞蛋的價格都是人民幣一分錢。由于傳習語言的影響,解放后的一段時間民間仍然把火柴稱為洋火,
由于農村掃育運動的普及人們知識的增加,到六十年代己經統稱火柴不叫洋火了。及至后來打火機的出現價格很貴幾元幾十元的都有,為了節省開支普通人不敢企及打火機,由于社會的發展至今打火機成包成堆地賣且價格只有人民幣五角四角一個,于是火柴被淘汰,工廠停產人們很少看到火柴,也更沒人稱洋火了,甚致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曾經的火柴叫洋火。
2、懷念家鄉的味道,你們還記得家鄉的方言嗎,最讓你印象深刻是哪些?
謝謝邀請!家鄉的味道很多,家鄉的方言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它不單單是一種地方語,它是從血液里,骨子里流出的生命之魂,我的家鄉鄖陽,有著兩千多年的源遠歷史,坐擁漢江中流三百里,古稱麋國,絞國。明朝初年建府于漢江北岸,故稱鄖陽府,并設有兩廣布政司,轄八府,103縣,我的家鄉四省交屆,形成了獨特的鄖陽文化,漢水文化,南北交匯文化。
有著獨到的鄖陽地方方言,最讓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親切如歸的家鄉方言是:1人家都說,我們鄖陽的女娃子,兒娃子,長得排場的很。(大家都說,我們鄖陽的姑娘,小伙,長得漂亮,好看,帥)2好長時間沒見你了,想找你拍拍,(有一段時間沒見到你,想找你說說話,拉拉家長)3大家都動筷子,架式吃。(大家都拿起筷子,開始吃飯)4一點點小事,擱不住跟他爭將,
(一點小事,沒必要,不用和他爭來說去)5江才問你克那兒了?(剛剛問你去什么地方了?)6我們門地或后地出克玩。(我們眀天或者后天去什么地方玩)7我正會兒都過克,(我現在就去)8把門關好,小心有賊娃子。(把門上好,小心有小愉進來)9哎喲!我簸籮蓋流血了,我都沒碰到你,你怪協伙啥!(唉喲!我膝蓋流血了。我都沒碰到你,你亂叫喚,亂說什么東西喲)謝謝大家分享!,
3、你的家鄉,“昨天”的方言叫啥?
我的老家是河北滄州。中午叫“晌午”,上午叫“前晌”,下午叫“后晌”,昨天叫“夜兒個”,前天就“前兒個”,明天叫“明兒”,有一個笑話,說有本地孩子去天津上學,寒假回家第二天出門遇見了二大爺,二大爺問他什么時候回來的?學生回答∶“昨天下午”,二大爺一聽,剛出去不到半年就忘了家鄉話,很生氣,就打了他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