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不大,但從西向東有三種方言,西部山區說林州話,安陽市區說安陽話,東邊內黃滑縣地區說中原官話,也就是你說的河南話。為什么河南安陽在地理位置上屬于河南,但方言卻不是河南話,這兩種方言我都會應該能很清楚的回答你,安陽人說晉語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大部分安陽人都是從山西移民到河南的,從明朝到民國一直有山西人往河南遷徙傳統。
1、“后背”用你的家鄉方言怎么說?
謝邀。我們當地稱呼“脊梁”為“嘖梁”,小編地處河南西北地區,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南太行山東麓,安陽市林州市,我們林州方言是屬于晉語系-邯新片-磁漳小片。林州市歷史悠久,西漢初設縣,由于三年環山、交通不暢,口音得以保存完整,方言與同屬晉語的山西長治、太原等晉語區一樣,保留了大量的“圪”頭詞,如【圪(念gue)厜(蹲)】,【圪親(撒嬌)】,【圪攣(捏成一團)】等。
2、為什么河南安陽屬于河南,但方言卻不是河南話?
為什么河南安陽在地理位置上屬于河南,但方言卻不是河南話?這兩種方言我都會說,應該能很清楚的回答你,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小的時候也很困惑,為什么我生活的地方每變一次,周圍的人說話都不一樣呢?要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來確認一下你所說的安陽話的使用范圍。安陽不大,但從西向東有三種方言,西部山區說林州話,安陽市區說安陽話,東邊內黃滑縣地區說中原官話,也就是你說的河南話,
這三種方言中,大家都能聽懂的是內黃和滑縣人說河南官話,然后聽著有點費勁的是老城區說安陽話,最難聽懂的是西部山區說的林州話,如果沒有一點基礎,那簡直就是聽天書。安陽話和林州話不屬于河南官話,是晉語的一種,屬于晉語系-邯新片,他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的詞匯,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晉語在山西絕大部分以及陜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內蒙古河套地區等地使用。
晉語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掉,說晉語的地區雖然口音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互相能聽懂,而且發音相似,安陽話屬于晉語,這個在我第一次去大同的時候深有感觸,大同人說話我就覺得特別親切,說不上來為什么,但是就是有種見老鄉的感覺,應該是我們的語言發音相似、俚語相同的原因。安陽人說晉語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大部分安陽人都是從山西移民到河南的,從明朝到民國一直有山西人往河南遷徙傳統,
大家都熟悉的明朝初期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就是最大規模的一次遷徙,好多安陽人都認洪桐大槐樹是自己的老家。我們家也是從山西搬到來的,我父親親口告訴我,他爺爺那輩山西災荒,全家從山西平順縣遷到安陽縣,我自小說的就是地道晉語,安陽市區由于地處平原,交通便利,是豫北的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人多,安陽話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也融入了一些河南話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方言文化,而西部山區的林州話,由于地勢險要,交通不便,環境封閉,語言上更加保留晉語的特色。
3、為什么河南安陽市方言是山西話?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瞬間暴露了題主不是河南人,也讓我瞬間聯想起了在地域黑眼里,河南周圈出現了負面新聞都會被歸納為河南,因為他們根本分不清方言的具體歸屬地,我講這幾句話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樂意,但是事實如此。許多連省門都沒邁過的人,為了跟風黑,便憑自己短淺的認知就用口音“精準”的劃分區域,不好意思我可能有點跑題了,接下來言歸正傳。
地理知識稍強點的人都知道,河南安陽與河北山西交界,既然交界,那么口音肯定幾近相同,尤其是在三省邊界線上的人民,估計他們自己也分不清自己講的是河南話,還是山西話,亦或者是河北話,我本人是河南夏邑邊界線上的,和安徽碭山搭界,有些時候我聽了河南別的地區的方言,我甚至覺得自己講的是安徽話,不過還好官方有詳細劃分,徐淮片區的方言也屬于中原官話,而我們這個地方恰巧屬于徐淮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