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生,河南汝州人,少將。河南汝州的名人,我了解的不多,查了一下資料,就介紹幾位河南汝州籍的將軍,與友友們分享,曲劇,河南戲曲的一種代表劇種,南陽,洛陽,汝州的人喜歡之超過了豫劇,推薦三位河南省汝州市的名人,不敢說他們是汝州市最有影響力的人,但也是汝州市人的驕傲,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是。
1、河南汝州怎么樣?
汝州是河南中西部的一座城市,位于嵩山南麓、汝河北岸,距離省會鄭州125公里左右,從鄭州出發沿鄭少洛高速轉林桐高速,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交通非常方便。汝州市地下煤炭儲量豐富,曾是有名的產煤基地;這里也以出產汝瓷(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首)而聞名;汝州也是我國著名劇種曲劇的發源地,汝州市地處中原,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自夏代以來,一直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重地,其名稱和屬轄關系多有變更,1988年改臨汝縣為汝州市,2017年6月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說起汝州市,我印象最深的當屬風穴寺,我曾多次去過這里,下邊稍多做點介紹,風穴寺位于市區東北九公里處,與白馬寺、大相國寺、少林寺并稱河南四大名寺,電影《少林寺》有部分在這里拍攝。風穴寺景區不收門票,游客憑身份證即可進入參觀游覽,景區里也沒有其它部分景區一樣的套路,風穴寺中七祖塔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是我國現存的七座唐代高塔之一。
漣漪亭建于明嘉靖年間,為雙層六角亭,攢尖頂麒麟馱寶瓶,米形脊,火焰尖,垂脊飾龍吻及珍奇異獸,共六吻六獸,小巧玲瓏,秀麗古樸,造型在全國獨一無二。亭內依王羲之《蘭亭序》“曲水流筋“,建有流水音,九曲十八彎,懸鐘閣,建于宋,內懸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鐘,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
2、想問一下有沒有河南汝州的,河南人飲食習慣是天天中午吃面條嗎?
河南人是不是天天中午吃面條?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天天吃面條正如前面朋友說的,面條分多種,撈面條、湯面條、燜面、鹵面、炒面適合中午吃的除了湯面條,因為下午要度過漫長的6個小時,吃湯面條堅持不到晚飯時間,還有人中午選擇饃菜湯,晚上喝湯面條,爭取中午和晚上不重樣晚上喝湯面條的目的是因為,湯面條軟和、好消化,有利于新陳代謝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3、汝州市最具有影響力的人是誰?
推薦三位河南省汝州市的名人,不敢說他們是汝州市最有影響力的人,但也是汝州市人的驕傲,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是:△趙江濤,河南汝州人,大學學歷,高級會計師,1946年1月生,197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河南省洛陽市副市長、河南省地方稅務局局長、黨組書記、河南省財政廳廳長、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是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馬云濤(1920年11月-2019年5月2日),出生于河南省汝州市米廟鎮安莊村,1938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馬云濤被授予大校軍銜,曾任航天工業部政治部黨組成員、主任,2004年,經中央批準,馬云濤享受國家機關正部級醫療待遇。2019年5月2日,馬云濤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4、河南曲劇發源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樣形成的?
曲劇,河南戲曲的一種代表劇種,南陽,洛陽,汝州的人喜歡之超過了豫劇。這些地方人不分老幼,性不分辯男女,都能哼出一些曲調及過門或游場,尤為盛者:南陽的南陽市區、鄧州,浙川,西峽,鎮平,魯山,方城:洛陽的洛陽市區、偃師,欒川,洛寧,澠池、義馬,這些地方及乎無人不知、不曉、不哼。近年來曲劇界也出了很多國家級演員:南陽的張新芳,胡希華,洛陽的蘭文祥,李天方等等,
曲劇領弦為曲胡:俗稱大弦,喜怒哀樂痛出自八把音的哆嗦弦基調,琴師嫻熟的枝藝和樂譜的約束,司鼓敲打節湊指揮,在配器上多以三弦,秦琴,古箏,二胡,大提琴等。曲劇經過長時間的唱腔改進,在原有的大小漢江,太平年,垛子,打棗、軟硬詩片,緊慢上流,硬軟陽調,硬軟書韻的基調上:新增倒板,妞絲,剪剪花,昏腔,登崗,敘情慢垛更加在人物和場景,劇情要求上更為貼切。